專欄

藝文日常晴見

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2個多月了,知道身邊不少朋友和網友都說一票難求,特意借專欄為大家做一個小小的導賞!筆者有幸到訪數次,由於珍貴文物多達900多件,我會為大家私心介紹幾個我特別喜歡的環節,這篇主要圍繞展...

藝系女生(楊子棈)

藝文日常晴見

14:56 2022/09/20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 故宮文化博物館 清代「風」面女神 私心導賞(一)

最近避開了全城消費的熱情,筆者想逃離市中心擁擠的人群之餘亦想舒緩了幾個月work from home的苦悶,趁週末與大自然擁抱了一下,還帶上了點藝術文化元素! 同場加映:【溫股知新】虎年暫時仲係苦 剖...

藝系女生(楊子棈)

藝文日常晴見

21:05 2022/04/20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趁週末與大自然擁抱 三個藝文小遊記

食物,藝術,合在一起,會聯想到 Food Art, Edible Art。四年前我第一次參與以食為題的藝術活動時,看到80%盡是甜點,藝術的成分,不外是以食材作雕塑的媒介而已。但其實「食物」除了是五感...

藝系女生(楊子棈)

藝文日常晴見

10:26 2021/08/05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吃得到的歷史故事 文化交融的深食體驗

每年之始,家裡都會買一盆蘭花,蘭花的花期雖長,卻很難再開花。 一般人會直接把它丟棄,但家人卻會用心照料,等待一年兩年後它慢慢地再長出新枝,冒出小花。至今已經繁衍出五、六盆,在陽台上靜候花期。 蘭花乃四...

藝文日常晴見

10:51 2021/05/06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生命艱難 如君子蘭花

踏進2021年,我們的創造力會被電腦逐漸被取代嗎? 大概從1950年代已經有關於人工智慧的研究,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是透過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並...

藝系女生(楊子棈)

藝文日常晴見

15:54 2021/01/08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包括「人工智能」?

疫情久久未平,多個Art March的大型Art Fair、藝術文化活動與展覽也大受影響,延期的延期,取消的取消,幸好Fine Art Asia上星期順利在會展舉行,連同Hong Kong Spotl...

藝系女生

藝文日常晴見

10:29 2020/12/03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柔而不摧的「園境畫」

香港一共有263個小島,坪洲正是其中一個,在這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社區,竟蘊藏着不少本土藝術文化的角落。 今天筆者從繁忙的中環乘著小輪,尋找被都市遺忘的小確幸⋯⋯ 手工旗袍大家聽得多,但這家小店的店...

藝文日常晴見

10:30 2020/11/19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體會坪洲 體驗廣彩

我家住得遠,每天出入的交通都要花上至少兩小時,小時候我很討厭在交通工具上反覆來回,花時間!長大了,又開始享受靠著窗邊「放空」,看風景如走馬燈般流動,恬然的自在。 美國作家Rob Walker 在201...

藝系女生

藝文日常晴見

10:27 2020/11/05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窗內」窗外 2小時在繁囂中引發想像

它精巧細緻、婀娜多姿、有一種說不出的風情。它的出現與我相隔80多年,但我對它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熱愛。 它就是旗袍,中華文化的表徵,中華女性的時代見證,關於它的美學與文化文章太多了。 我也說不出,為什麼從...

藝系女生

藝文日常晴見

17:30 2020/10/22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穿越100年 連接每片微小心思

「集物」這習慣,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不知不覺間便會儲起某一種,或多種物品,可以是明信片、清酒杯、郵票、等等。我的集物習慣,是少數人有興趣的絲帶、蕾絲和鈕扣。 回想起來,我大概從初中開始就開始愛上「集絲集...

藝系女生

藝文日常晴見

10:32 2020/09/17
【藝文日常晴見@iM網欄】發掘生活的小美好 集絲集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