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之前的我 沒認識Betty Wong

分析 13:31 2014/04/17

分享:

分享:

小女孩努力不懈,排除萬難後,終獲香港大學取錄成為醫科生,確是令人感到鼓舞的故事。但假如這個小女孩不是土身土長的的香港人,而是一個偷渡來港的內地人,你又如何看她呢?

Betty Wong(黃嘉慧)便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她近日在自己的facebook撰文,述說自己的故事,8歲偷渡來港,沒有身份證,被入境處刁難,找學校遇困難,但她仍努力不懈,終考上香港大學的醫學院,更獲入境處酌情批准她居留。

她的「自傳」一出,在網絡世界被瘋傳,有網民欣賞她的努力,有網民毫不客氣形容她是賊,略奪香港人的資源。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激烈的評論,說到底,是因為Betty Wong同時背著兩個觸動香港人神經的身份:她是「內地人」,她更是「偷渡」來港的。

「內地人」身處香港社會,自然地被區分出來是客觀的事實,你懂的;至於「偷渡」,即是犯法,更不用犯駁。一個「內地人」挑戰香港的法治,又怎會不惹來圍攻?

若事件愈演愈烈的話,最終會否鬧上法庭呢?

整件事令YK感到最不舒服的地方,是Betty Wong的態度。先不說她是否懂得感恩,從她的經歷來看,她似乎是一個:

1. 很自我(沒有與家人商量,自行偷渡來港)

2. 會挺以走險(以身試法)

3. 不會自省(沒承認過偷渡的過犯)

4. 好勝心強(與入境處的搏鬥「我贏了」)

5. 不懂謙卑(字裡行間帶有挑釁)

若香港大學醫學院收生是「秉承擇優而取原則」,「優」的定義是甚麼?單是成績達標便是「優」嗎?學生的品格會被評估嗎?

若Betty Wong他朝一日真的成為醫生,又會如何對待病人呢?祝各位身體健康。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YK

欄名 : 日光之下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