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深圳商場疫後展新顏 港整合傳統優勢更有吸引力
自從疫後重新通關,港人北上消費成風,有人認為是深圳消費水平較香港低,消費更具性價比,但實際上深圳商場近年愈開愈豪華,商店更具特色之餘,服務水平也更高。有深圳商場代表坦言,香港商場在「消費」的定位太強烈,但現在消費者更著重休閒體驗和差異性,但是香港也有很多深圳沒有的優勢和資源,整合的話其實更吸引。
【香港出口】貿發局第三季出口指數按季跌7.3點 范婉兒料今年香港出口下跌
中洲灣:商場須有差異性以增競爭力
位於福田區的「中洲灣C Future City」是2022年底新開幕的商場,定位很似香港的K11 Musea,商場到處都是藝術品。中洲灣開設了日本蔦屋書店的首個華南分店和美國潮流玩具店MMC的中國首個旗艦店,還有teamLab藝術展,前兩者均是香港沒有的品牌。
中洲灣營運負責人劉國斌表示,teamLab是國際藝術團隊,商場四處均加入由teamLab設計的結合科技、藝術和自然的作品,還有中外各地品牌旗艦店,讓年輕消費者能放鬆度過一整天。他指中洲灣離福田口岸只有10分鐘車程,因此有不少港人到來消費,目前約有一成顧客是來自香港,他希望能在國慶中秋長假期能增加至三成。
商場希望來客能輕鬆度過一天,經常會和商戶舉辦如酒文化、動漫文化等活動,例如蔦屋書店是和中洲灣商場合作的項目,劉國斌表示中洲灣並不是和香港比較,而是跟深圳其他商場比較,他直言其他商場的同質化太嚴重,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引入其他商場沒有的國際品牌、與teamLab的合作是希望讓中洲灣有更大差異性,以能在激烈競爭中生存。
深業上城:引入法國老佛爺即引20萬人流
另一家積極引入國際品牌的還有深業上城。深業上城佔地12萬平方米,接駁地鐵通道後能很快往來福田口岸,在周末日等日子人流高峰有4成是港人。運營深業上城的深業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鐘革惠表示,深業上城與附近的蓮花山公園、畢架山公園和中心公園毗連,面積是紐約中央公園的1.5倍,在假日吸引不少港人到來親近自然。
在今年7月來自法國的老佛爺百貨公司亦正式開業,是在華南的第一家分店,也是全國第三家,雖然面積只有北京的十分一,但開業首日的客流量超過20萬人,銷售額亦突破100萬元。她指港人北上拉動商場銷售額相尚大,在疫前港人消費大概只有2,000元內,但現在超過一半港人消費達到5,000多元,2成更達到10,000元,消費金額有明顯的提高。
「以前只有飲食飲食,現在更開始住宿,現在深業上城有Muji酒店和文華東方酒店,後者的房價是香港的一半左右,Muji酒店也是1,000元內,性價比比香港更高。此外美容、按摩等店舖也很受港人歡迎,甚至有港人北上參加打丁舞和健身課程。老佛爺百貨公司更是帶來很多以前在內地買不到的法國品牌,還有不少國內潮牌,由於匯率關係在內地購買可能更划算,很多港人都會到來消費購物。」她說。
【環保重用】日航回收機場休息室咖啡渣 製作杜松子酒提供機艙乘客
香港大商場過於商業化缺乏鬆弛感
問到與香港商場的比較,劉國斌表示中洲灣更著重會員服務體驗,未開業已找了三個客戶經理服務優質的高消費力客戶、政商界高管顧客等,力求讓他們能滿意從而成為商場的常客,建立更長遠的關係。他指香港的零售業較內地更成熟,深圳雖有自己特色,但也沒有太大優勢,未來會透過給香港的電子錢包,如WeChat Pay提供更多折扣優惠等來吸引香港顧客到來消費。
鐘革惠直言商場業很需要「差異化」,大多數深圳人在疫前會到香港消費,因為香港商戶多元化,價格也很便宜,但疫後香港的商場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觀深圳商場就有很大的提升,不只更貼近年輕人,品牌也更多元化,消費場景也比香港更鬆弛,不是一味的消費,而是透過文化來促進大家消費。
她認為深圳和香港商場最大分別是服務和體驗,她指香港很難有如此大面積的商場公園,顧客可以好舒適的在室內室外活動,白天時在書店看書,晚上在戶外自商場的脫口秀,顧客不只是為了消費而來,而是輕鬆的度過一天。「香港的大商場過於商業化,目的性很強,遊客去了就是為了購物,沒有逛商場的鬆弛感和多元化體驗,服務也沒有那麼好。」她說。
【玩具大都會】香港車仔展錄破紀錄入場人次 有旅客提前通宵排隊
香港一直有優勢資源、不需學習深圳
她預期國慶中秋長假也會有更多港人北上,她指現在已不是看「流量」,而是「留量」,即能留下多少的消費者,港人已習慣北上,每周都會上來的人只會愈來愈多。但她認為深圳也和香港一樣面對消費者在長假期外遊的影響,國慶中秋是內地疫後首個長假,深圳人也會到海外旅遊,並非只有好處。
她贊許香港政府為拉動節慶消費也做了很多事,例如煙花節就很吸引,連她自己也想在國慶來香港看,而且香港的國際品牌也比深圳多,並不是沒有優勢的。她認為深圳和香港是應該追求共贏,並不是只有一邊是贏的:「香港和深圳始終不一樣,香港的展覽業是世界頂級的,能吸引很多訪客,這是深圳沒有的優勢來。」
她指香港要拉動夜經濟,可以辦更多的演唱會和演出活動,她提到早前深圳灣就有很多港人,因為舉辦了Westlife的演唱會和國際鋼琴家Maksim Mrvica的演奏會。她指香港在搞演唱會有經驗,也有很多老牌明星,能吸引很多內地人來觀看。她認為香港一直有著優勢資源,根本就不需要學習深圳,只要好好整合這些傳統資源已能有很大的優勢。
「深圳很多海歸回來的年輕人,他們對高端的文化活動很有興趣,他們不是追求購物而是文化體驗,他們會去看集市、小店、文化表演,香港在這方面比很多城市都優勝,整合這些資源對拉動香港經濟的效果肯定更高。我們國內肯定是沒有這些資源的,這些都更吸引年輕人和中產。」她說。
本報記者:李智賢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營商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