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造市案涉嫌股份成功納入指數 選股機制沒有問題嗎?

股市 19:52 2023/09/26

分享:

分享:

港股爆出嚴重造市案,證監會與廉署8月底拘捕懷疑市場操縱集團的1名骨幹成員,涉嫌的罪犯將兩家公司股價及成交量造高,以符合納入恒生綜合指數的要求,然後出售集團手上持有該兩家上市公司的股份,給指數追蹤基金來獲利。

對於懷疑罪犯以「茅招」推高兩家公司股價,以進入恒生綜合指數,恒指公司最新解畫,基制沒有問題,只要符合基制,目標股份過去12個月底的平均市值達標,且成交量符合要求,便可納入指數。

根據公開資料,其實搵到相關數據。恒指公司於8月18日公布截至6月30日的指數檢討結果,即選股日期由去年7月初至今年6月底。

友聯國際教育租賃 (01563) 在上述期間由3.74元最多升上19.62元,一度累升4.2倍,以發行股數計,市值由63億一度炒上約332億元,同期日均成交1868萬元,相比對前一年,日均成交僅568萬元。

至於馬可數字科技 (01942) 同期由1.75元最多升上91元,股價累升51倍,市值由11億元急升上589億元,日均成交868萬元,相比對上一年,日均成交僅為63萬元。

恒生綜合指數分為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涵蓋港股市場總市值95%的股份,這麼一個超大型的指數,不過,由於港股成交量低,在2581隻港股之中,以今日數據來說,有1754隻股份成交不足100萬元,買一層樓也不夠的金額,佔比便達68%。

流通量不足,即一單大額成交,已足夠左右股價表現,例如佳兆業健康 (00876) 今日成交94萬元,升84.2%,收報0.035元,已是主板升幅最勁股份。

市場最大的爭拗,是納入指數的機制沒有問題嗎?其實歐美指數基金的選股機制亦是如此,但港股成交量低,以及集中買賣大型股,令股市的「價格發現」機制失效,股價容易發生被舞高弄低,可能才是最大問題。

記者: 譚志偉

欄名 : 即市財經分析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