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科技】香港消費者結構改變 數碼科技捕捉商機 

科技 06:30 2023/09/25

分享:

分享:

2023年環球經濟情況多變,香港企業面對疫後復興,消費零售業過去依賴中國旅客的經營模式需要改變,而有效運用轉變會帶來更多商機。

香港旅發局統計數字顯示,2023年6月中國內地訪港的過夜旅客比疫情前2019年6月減少37%,即流失約82萬人次,不過中國市場對香港仍充滿商機,只是模式改變,業者更要留心。香港要吸納人才,透過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ASMTP)來港的人增加,市場估計,透過人才輸入計劃移居本港的人口會持續增長,消費者結構轉變,自然為市場帶來機遇。

香港人口出現結構性改變,市場需求亦會轉變,市場估計到2025年,本港有7分之1人口,即約116萬人具中國內地背景,經營者若能掌握這個人口結構轉變,對準消費族群,就可取得商機。

消費者開支轉向
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疑慮,不過我們已經開始看到消費者開支正在增長,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或可一窺端倪,當市場關注中國經濟復甦步伐時,著眼點往往放在大單商品如地產及汽車等產品銷量下滑上,但中國政府今年7月時發表的數據就發現,消費者在食品、飲品及藥品上的開支看俏,分別錄得6%、3%及4%增長,部份餐飲業者在中國市場業務更取得雙位數增幅。

中國消費者行為改變,對香港經營者亦有啟示,業者可透過細分市場增加產品選擇、研發更多適合新消費者結構的產品、革新產品線等配合需求、亦可透過不同領域的用戶數據分析,一矢中的擊中目標客群。

選對推廣媒介
中國消費者正採用截然不同傳播生態系統去接受產品訊息,業界可探討如何利用數碼科技接觸他們,建議香港經營者面向習慣中國市場推廣模式的消費者時,先要了解他們慣用的社交平台,例如小紅書、抖音等營運模式,再計劃透過不同媒體或數碼渠道接觸目標客群。

另外,最新的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指出,接近6成中國消費者選擇快速消費品(Fast-Moving Consumer Goods)時,傾向選擇本地品牌,而且並非著眼於價格,而是產品質素,他們要求產品個人化,要有更多產品種類選擇,所以香港業者可透過不同方法,包括引入數碼科技,提升自家產品及服務的競爭力。在中國,如阿里巴巴就容許其合作伙伴利用電子商貿平台上的數據,協助開發產品,香港業界應研究如何將同類經驗引入到預測產品開發過程中。

渠道差異影響成果
有新的消費族群進場,經營者就要制定策略,以熱鬧的電子商貿為例,業者要留心,新加入的消費者慣用如淘寶及抖音等近年持續擴大的平台,業者如拼多多及抖音正積極擴充業務覆蓋,例如拼多多最近為香港消費者提供集運服務,香港業界應關注如何轉守為攻,學習有效運用這批新平台接觸消費者。經營模式方面亦有新啟發,舉例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其線上和線下融合,提供不同的消費者體驗,例如在30分鐘內為門市半徑3公里覆蓋範圍內的客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等,是否值得香港借鑑呢?

消費者結構及行為改變,香港經營者往往要多走一步,才可捕捉先機,引入人才,或與業者合作,加速業務發展。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許達仁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

欄名 : Smart World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