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on動向】專訪Dyson CTO 智能家電補人類限制 惟需保障數據安全
生成式AI掀起全球AI熱潮,令不少企業紛紛引入AI工具及技術,以改進其產品及服務質素。主打智慧家居的電器品牌Dyson表示,在技術方面,AI可創造一種不同使用體驗。如何透過AI和數據使產品更智能化及定制化,將繼續是該企的戰略發展核心。惟仍要考慮當中的數據洩露風險,故該企無意盲目「追隨潮流」。
【Dyson新品】Dyson推3大家居新品 洗地吸塵機集吸、洗、刮污於一身
Dyson技術總監John Churchill直言,AI技術之所以成為人們熱門話題,主要原因是生成式AI聊天機械人ChatGPT的出現,讓企業及人們思考這項技術如何更廣泛地影響生活。然而,AI技術早已在多年前出現,尋求在機器內部構建不同的AI功能,使產品更智能化,是該企的一個很大戰略。
吸塵機械人 建構「灰塵地圖」
如在第三代吸塵機械人360 Vis Nav中,加入半球狀魚眼透鏡,以及26個感應器,所收集到的影像及數據,亦會記錄於機器中,並透過Dyson自家的算法,在應用程式提供清潔報告及建構「家居灰塵地圖」,為用家了解哪些範圍較需要多清潔的家居情況。
他又強調,AI是以人類和人類的決策能力為基準,當應用至家居產品時,需要考慮到AI如何幫助人類更有效的工作。
Dyson幾乎重新定義AI,我們考慮的不是AI本身,而是我們可以透過機器,在時效和效率方面,輕鬆「擊敗」人類。
AI功能 彌補人體限制
所謂的「擊敗」,並非指要以機械取代人類。技術及機器可以彌補人體的一些限制,如人類眼睛可視範圍有限,會出現盲點,但360度視覺系統的吸塵機械人,則可以於同一時間檢視全景環境,從以協助人類改善生活質素。
當問到Dyson是否會進一步加強產品的AI功能,以符合現時消費者對AI技術的追求。Churchill坦言:
我們未來可以看到的是,如何使用連通性的AI和數據來使產品更加智能和定制化,以解決市場的本地需求。
惟他強調該企
無意追隨潮流,而是希望通過關注這些技術,來提升產品體驗,繼而引領潮流。
無意追逐AI熱潮 關注用戶數據私隱
此外,由於部分Dyson產品內置鏡頭和感應器,與此同時,應用場景大多都是客戶的家中,他提到:
讓我們的使用者知道所收集的數據儲存和用在何處,是十分重要。我們真正考慮的是(客戶對該企的)信任,無論數據是儲於機械內部、應用程式中,還是雲端,我們都要將數據洩露風險降到最低。
【ChatGPT爭議】日本監管機構警告OpenAI 收集數據或觸犯法例
【ChatGPT爭議】美國廣播集團禁ChatGPT 憂洩露公司機密
記者:殷凱怡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