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ESG】中小企資源不足 籲覓專業人士協助

商業 11:19 2023/05/31

分享:

分享:

疫情令大眾更關心健康,更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各國政府、大企更積極推動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法規及策略。澳洲會計師公會2023年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葉耘開表示,明白中小企資源有限,但中小企面對客戶、銀行甚至保險公司等多個因素的推動,要發展就要跳出舒適圈,適應新常態下的營商模式。

澳洲會計師公會早前發布的「APAC SBS ESG Findings 2022-2023」中,也提到有89%的香港受訪中小企表示,在過去12個月有花時間及資源推動ESG。

4大因素推動中小企ESG

葉耘開指,過去只有大企注意ESG,至今已愈來愈多中小企留意及推動,他相信歸因於4大因素。第一為政府或行業法規要求;第二受客戶推動,皆因不少中小企為上市公司或跨國企業提供服務、產品,客戶需符合一定的ESG要求,如香港上市公司每年要提交ESG報告,變相會要求供應商也符合相關要求。「這不是定價的問題,是『有』還是『沒有』做的問題,是一種良性的趨向」,而香港政府亦有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吸引更多金融從業員進修。第三因素亦有利中小企的企業形象,有利爭取更多定單;第四為獲得實際利益,如節能節水,有助減低營運成本。

中小企人才及資源有限,葉耘開建議宜花點錢,尋求第三方專業人士協助推行ESG;同時亦可善用坊間愈來愈多的可持續發展商業貸款。他指近年提供此類貸款的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企業也見上升。另外,若中小企執行環境管理體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亦有助同時爭取客戶、減低成本。

澳洲會計師公會2023年大中華區分會副會長葉耘開表示,中小企在「社會和企業管治」方面宜多放些心思,尤其在疫情後更注重員工的健康及安全。(受訪者提供)

被問到一些中小企老闆感到要顧及更多範疇而應接不暇,葉耘開指:「不做(ESG),可能生意也沒有,要跳出過去的『舒適圈』。」

碳權交易機遇大  人才需求續增

各行業也在搶人才,中小企的挑戰更大。葉耘開稱現時ESG人才仍未足夠,尤其碳權交易未來在亞洲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他相信對會計從業員而言,ESG的發展帶來新機遇。中小企雖未必能開設ESG相關部門,尋求外援也未嘗不可。

他建議,政府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中加入ESG元素;亦可推出稅務優惠或基金鼓勵企業推動ESG。同時,多舉辦相關的研究會、講座及會議,令更多企業明白ESG的重要性,吸引更多投資者、企業及服務供應商參與,形成更強大的生態系統。

記者:梁巧恩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