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稱回收塑膠無助減少污染 再生塑膠更具毒性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發表報告,警告塑膠本質上和循環經濟不相容。綠色和平指再生塑膠有較高毒性,不應視回收塑膠為解決污染的方法。同時有研究發現,分解塑膠以作回收的過程中,會將微塑膠會散布及污染環境。
風能佔英國首季逾3成發電量 夠Tesla電池充滿逾3億次 【下一頁】
全球自50年代以來,已生產約80億噸塑膠。綠色和平分析多份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指僅得9%塑膠經回收再使用,更會製成有毒化學物質濃度更高的塑膠,增加對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構成的潛在危險。
報告指,再生塑膠通常含有較高含量的化學物質,包括有毒的阻燃劑(flame retardant)及苯(benzene),也有溴化及氯化二噁英(brominated and chlorinated dioxins)等致癌物質及影響人體激素水平的內分泌干擾物。
國際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聯盟(IPEN)科學顧問卡爾森(Therese Karlsson)表示,塑膠由有毒化學物質製成,這些有毒化學物不會在回收時輕易消失。
辛偉誠坐36分鐘專機訪利兹 綠黨轟:點解唔搭火車? 【下一頁】
卡爾森稱科學證據清楚表明,塑膠回收是一種有毒行為,整個過程都會威脅人類健康和環境。她指真正解決塑膠危機的方法是,對塑膠中化學物質作全球監管,並大幅減少塑膠產量。
綠色和平美國全球塑膠運動負責人福布斯(Graham Forbes)亦表示,塑膠行業各持份者如化石燃料及消費品公司等,繼續提倡塑膠回收作為解決塑膠污染危機的方法。但塑膠毒性會隨著回收而增加,大幅減產塑膠顯然才是解決塑膠污染的唯一方法。
外界預料到2060年時,塑膠產量將增加兩倍。綠色和平指,任何全球塑膠相關條約都必須立即大幅減少塑膠產量。餘下塑膠亦必須盡可能重用。該組織同時敦促各界,研發不涉及簡單燃燒或掩埋的廢物處理技術。
追蹤國際熱話,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按此】
責任編輯:李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