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脹】食物價格居高不下 俄烏戰爭非單一原因

商業 16:35 2023/05/22

分享:

分享:

英國食品價格比1年前高出19%,迫使英國首相召開峰會共謀對策,但至今仍未有明確解決方案。去年烏克蘭爆發戰爭,推高了食品和能源價格,近日相關價格已然下跌,但為何英國的消費仍然居高不下?英國BBC新聞全球貿易記者Dharshini David認為,以下是部分原因:

【冷鏈物流】建華推無縫冷鏈服務 全自動化減貨物損耗

1.戰爭令食材價格飇升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令穀物、葵花籽油和化肥價格飆升,為提防供應中斷,其他食品的價格亦不斷上漲。聯合國食品機構發現,戰爭開始後,全球肉類、奶製品、穀物、油和糖的批發價格平均飆升了約20%。

食品生產和零售業都需要使用大量能源,部分企業並無獲得政府資助,支出增加了逾2倍。人力成本更令問題雪上加霜,英國脫歐、提高最低工資等,當地僱主在過去1年須加薪約9%。

2. 食物鏈利潤微薄

食物鏈中不少持份者都利潤微薄,以一塊2.5英鎊的切達芝士為例,當地組織Sustain的研究指出,農民的成本就已接近1.5英鎊,其餘還有零售商和加工商的費用。他們估計,只剩下3.5便士的利潤當中,超市通常得到2.5便士(價格的1%),農民幾乎沒錢賺。

加工食品和飲料的利潤率尤其高,像製造Magnum雪糕的Unilever,每向零售商銷售1英鎊,就可能賺取了15便士。Unite union指責大型超市牟取暴利,但其實去年Tesco每賣出1英鎊只能賺4便士,Sainsbury's則更只有3便士。.

3. 價格變化需要時間

超市經常宣傳減價,但為甚麼帳單卻依然難以負荷?這是因為商品和服務合約通常在幾個月前達成,現時生產商和零售商的固定價,都是去年協議的高水平。

智庫Resolution Foundation估計,夏天之後,家庭食品費用將會比2020年增加1,000英鎊,並似乎不太可能回到疫前價格,因為從原材料到能源,許多商品都已加價,再加上歐洲可能實施的進口檢查等,都會令成本上升。

【醫療健康】第2屆國際醫療健康周連繫全球 林建岳:凸顯香港醫療健康產業優勢

責任編輯:歐陽佩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