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之道】食物名字大轉變 ! 價格大提升 你懂得豬肉及豚肉的分別嗎 ?
在香港,美食的賣相對於味道同樣重要,因為賣相美觀的食物可以讓人打卡和分享到社交媒體上,進而提高餐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因此可以接受更高的價格。而且,當一道菜的名稱被改為「高級」的名詞時,消費者似乎更願意接受更高的價格。今次我們又來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讀者們了解個人的消費行為。
豬肉 VS 豚肉
豬肉和豚肉本質上是相同的原材料,但是因為「豚肉」聽起來更高級,所以在超市裡,豚肉的價格通常比街市上的豬肉要高一些。豬肉的名稱令人感覺如街市賣的平價食材般,沒有令人有垂涎的感覺;相反將豬肉改名為豚肉,令人有種「和牛」的感覺,因而在超上我們看到不少名稱改為豚肉,價格又可以高點。
牛肉飯 VS 牛肉丼
牛肉飯和牛肉丼都是牛肉和飯的組合,但是因為「丼」的名稱聽起來更高級,所以很多人會自然地接受牛肉丼價格較高的事實。當食物叫「親子丼」或「牛肉丼」等,他們的價格亦相對提高,很多人見到這類名字時,不期然會接受其價格較高,然而你有想過我們吃的是食物而不是他們的名字嗎?
【苦主媽媽】從尿片期貨事件中 媽媽們學懂的理財觀念 (附懶人包備忘錄) 【見下頁】






飯糰 VS 御結
香港人對於日本的喜愛程度是超越了理智。例如飯糰與御結,御結聽起來更像是日本料理,所以很多人會願意花更多的錢去買御結。明明都是同一樣的東西,但改名後很多人都會喜歡吃,或是當早餐或午餐等。
當然,有些餐廳的食材可能是用了較高等的材料,所以價格會較高,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改了名字就提高了價格,而消費者又沒有察覺到這個事實,這樣的消費行為就有些不划算了。因此,在消費美食時,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食物的品質和口感,而不是被它的名字和外觀所迷惑。
【青姐話】吃得苦中苦 方為中特估
【旅遊業】4月訪港旅客為289萬人次 相等於疫情前約58%,詳見【下一頁】
【溫股知新】關鍵一周好難估 繼續留意金特股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創富頻道--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精明理財盡在iMoney網站【imoneymag.com】
#如欲收看更多財經評論影片請登入iMTV+【https://bit.ly/3vHyRIn】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責任編輯:陳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