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財筆記】林本利:投資美股 平衡風險

名人薈萃 18:04 2023/05/16

分享:

分享:

去年恒指下挫15.5%,表現好過下挫19.5%的標普500指數。去年筆者的股票組合蝕約4%,跑贏恒指及標普500指數超過10%,亦跑贏所有MPF股票基金。今年1月已完全收復失地,最多賺超過10%;年初恒指大升,但升至22700點後回落,被美股追上。

2020年VOO大賺50%
筆者2020年3月才開始投資美股,當時全球疫症大流行,美股出現4次熔斷,連升多年的美股終於由歷史高位下挫三成以上,筆者由低位開始分注購入標指500ETF(VOO),之後美股隨着聯儲局推行無限量寬而大幅反彈,2020年底手上持有的VOO賺了近50%。

2021年2月,美國科技股因Archegos事件而顯著下調,筆者開始分注購入納指100 ETF(QQQ),之後科技股回升,升至2021年11月才見頂回落。2021年全年埋單計算,手上持有的VOO及QQQ兩隻ETF,都錄得近30%的賺幅,只可惜兩隻ETF佔組合不到10%。2020年及2021年,恒指都下跌,筆者股票組合每年仍可賺5%至6%,美股功不可沒。

自2020年9月恒指引入大量科技股和中概股後,表現便十分不濟,屢創新低,拖累整體港股表現。幾隻重磅科技股操控恒指上落,被人舞高弄低,恒指隨時行人止步。即使自去年11月大幅回升8000多點,最高仍不過22000多點,是2007年初的水平。

分批沽出中港股票
筆者早於2021年上半年下定決心,在恒指29000點左右沽清手上盈富基金(02800);到2021年下半年再分批沽出手上一成多的內地股票,包括沽清南方恒生科技EFF(03033),把資金轉投美股,令美股佔組合增至25%。若不沽清恒生科技ETF,現在要多蝕三成。

筆者想考考自己眼光,不再把資金用作增持追蹤指數基金,經過研究和分析,揀選了3隻美股行業ETF,以及11隻個別美股(見附表),打算分批購入,期望可以跑贏大市。2021年第4季開始入市時,預期美國在2022年加息,經濟增長將放緩,故筆者揀選受惠息差擴濶的金融類ETF,以及經濟轉弱時表現較佳的必須性消費類ETF。而全球人口老化,疫情反覆,對美國醫療服務及藥品需求增加,故亦揀選醫療保健類ETF。至於11隻個別美股包括兩隻科技股,兩隻金融股,兩隻油股,兩隻醫藥股,兩隻通訊股,以及一隻晶片生產股。全屬行業的龍頭股,有實質業務和盈利的公司,平均市盈率約12倍,遠遠低於大市的平均。

筆者先後入了3隻行業ETF,以及9隻個別美股。去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兩隻油股股價不斷攀升,筆者沒有高追,錯失大賺的機會。2022年底埋單計算,筆者揀選的3隻美股行業ETF,以及11隻個別美股組合,連同股息,都大幅跑贏大市(標普500指數)。11隻美股組合在跌市中仍可錄得升幅,即使扣除筆者沒高追的兩隻油股,表現依然大幅跑贏大市。

總結過去3年,恒指累計下挫近30%,由2019年底28189點跌至去年底19781點;而美股即使去年回落,仍錄得近19%升幅,標普500指數由3230點升至3839點。由於港股與美股升跌不同步,股票投資組合加入美股,可以平衡地緣政治風險;美股大跌時,聯儲局又很大機會透過減息和量鬆去托市。今年筆者目標是尋找機會增持美股至佔組合30%,進一步平衡投資風險。

本文節錄至799期(2023年2月11日)Focus《利財筆記》。

撰文 : 林本利

欄名 : 利財筆記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創富頻道 -- 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 國際視野 精明理財 盡在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https://bit.ly/2zJY7DJ】

# 立即訂閱掌握投資創富資訊【 https://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