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習慣】疫情改變了港人消費模式 更願意為身心健康花費
過去3年,香港人的消費習慣的在疫情下改變不少,就算通關復常後,也沒有「回到過去」。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分析過去3年香港人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及觀察香港人在餐飲、購物、寵物等方面的消費偏好,發現雖然本地消費模式、態度及行為均受疫情影響而轉變,但在後疫情時代下,香港會持續迎來消費復甦以及五大新消費習慣。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分析了2019年至2022年期間,香港人在各類別的消費模式,參照同期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數目和政府社交距離措施,發現疫情對消費者的行為和態度均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不少市民在經歷社交距離措施後轉為在家工作,並更關注整體身心健康。 Mastercard亞太及中東地區首席經濟學家David Mann表示
消費是本地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柱,隨著社會步入後疫情時代,預計主流消費領域如服裝、鞋類和珠寶等將出現反彈。
消費模式的五大轉變
重新擁抱期待已久的購物體驗: 消費者尋求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香港人越來越傾向以「零售療法」來關愛自己。
消費者渴望在防疫措施放寬後展現最佳狀態: 從2022年5月至年底,美容相關消費每月平均水平比2019年同期高出近兩倍。
飲食習慣轉變: 疫情期間收緊防疫措施的環境下培養了香港消費者自己下廚,疫後雖然增加出外飲食,但在家煮食仍佔一定比例。
寵物獲得更多關愛:疫下旅遊限制以及混合和遠程辦公模式,使香港人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寵物,寵物相關產業的支出因此增加。2022年12月,於寵物商店的支出較2019年1月增加一倍。
令人興奮的新興趣及消遣 :疫下社交距離措施和戶外活動禁令,導致許多香港人在疫情期間轉向靜態活動,例如閱讀、遊戲、藝術及手工藝。這些活動的消費支出在2019至2022年期間按年增加,由於市民因疫情不願外出,因此藝術和手工藝的支出比疫情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編輯:梁巧恩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