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內企5G方案 減採礦捕魚風險 添盈利
▲ 為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建立智能採煤可取代部分以往由人們完成的工作,包括派遣5G機械人深入礦井檢測。(GSMA)
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未必了解到世上有不少工作,每分每秒都有性命風險,例如煤礦開採和出海捕魚。為加強這些行業的職業安全,有中國企業利用最新的5G網絡解決方案,部署「智能採煤」及「數碼捕魚」系統,協助降低工作風險,甚至提升盈利能力。
礦場環境危機四伏,例如煤礦瓦斯、灰塵、粉塵濃度過高;地下礦井的水浸和滲漏危機,且工時也普遍長。為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建立智能採煤可取代部分以往由人們完成的工作,包括派遣5G機械人深入礦井檢測,並利用人工智能(AI)作井下影像監控和分析。
不過,以上技術需要持續傳輸高分辨率影像,這無法在Wi-Fi和4G網絡下進行;即使是傳統的5G私人網絡,但單頻(Single Frequency)傳輸在地形複雜的礦場,很容易出現訊號盲點,加上建設基站成本亦較高,結果也是網絡難以全面覆蓋。
中煤集團與中國移動合作,為旗下的大海則(Dahaize)煤礦部署5G 700MHz + 2.6GHz集成網絡解決方案,讓5G網絡從地上到地下、全面覆蓋煤礦現場,實現智能採煤的項目。
中煤人工成本 年省2280萬
相比傳統5G網絡,新方案的延時性降低了35%,穩定性提高45%,而5G建設成本則降低40%以上。
當5G 700MHz基站的邊緣上行吞吐量(Edge Uplink Throughput)逾10M/用戶時,其覆蓋範圍也能達到1,600至1,800米,是傳統基站的4至6倍。
中煤集團表示,智能採煤項目擁有15個5G機械人,監控12個智能檢測和採集子系統,以及處理20個無人崗位,從而減少招聘90名工作人員,為每年的煤炭成本及人工成本,分別減少12元/噸以及2,000萬人民幣(約2,280萬港元)。
直播賣魚 陽江半年銷售4億
捕漁業同樣是高危行業,當漁船出海遠離陸地後,船上通訊設備的訊號覆蓋率一般都很差,漁民較難獲取實時的天氣消息、與外界聯絡。在廣東陽江市外459公里的海岸綫上,就有6,000艘漁船在這高風險環境工作。陽江市政府與中國聯通合作,採用電訊設備商華為的5G MetaAAU系統,將5G網絡覆蓋至陽江市海岸,船上的漁民不但可透過智能手機接收新聞和天氣預報,即使在海上也能與家人視像通話、通報平安。
方法是利用沿海的5G網絡、GPS和北斗定位系統,以及雲端的大數據分析平台,漁政部門可在數碼地圖上,動態監控大量漁船的實時位置和狀態,如發現異常就自動通知用戶。同時,漁民及其家人亦可通過手機App查詢漁船位置,遇到緊急時也可進行一鍵呼救。
此外,漁民在捕魚期間,可通過淘寶、抖音等網絡直播平台即時賣魚。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陽江漁業在電子商務上的海產銷售額,就高達3.5億人民幣(約4億港元)。
記者:陳卓賢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