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喜盈警】澳至尊上財年轉盈 一文看清上財年盈警盈喜(不斷更新)

股市 17:04 2023/06/27

分享:

分享:

一文看清2022年財年盈警盈喜(不斷更新)

隨2022/2023財政年度完結,部分企業陸續公布截至2023年3月底財年業績預告,本報網羅重要上市公司業績資訊,以一文形式作報道,綜合資訊以助投資者快速掌握公司業績,部署業績期策略,以下為近月公布的企業營運數據/盈利預告:

【盈喜】

保健品零售商澳至尊 (02031) 預期,截至3月底上財年綜合溢利介乎10萬至120萬元,去年綜合虧損約84.3萬元;期內轉虧為盈,歸因今年初中港兩地通關,期內最後一季整體經濟活動及集團銷售額和業績續漸改善。

公告及通告

成龍代言的霸王洗頭水母企霸王集團 (01338) 料今年首五個月淨利潤70萬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同期虧損2400萬元;集團表示轉虧為盈歸因原材料價格下降,折舊攤銷及租賃費用的減少使得毛利有 所增加; 加強成本控制,使得銷售及分銷開支以及行政開支的減少, ;考慮到銷售收入下降,首五個月的營運成本累計按年下降約27%。另外,霸王料6月將增加銷售及分銷開支,包括電商平台推廣費用,或對上半年淨利潤產生負面影響,或仍錄虧損。

公告及通告

四洲料上財年多賺逾兩倍

四洲 (00374) 預期截至3月底財年,綜合溢利介乎3500萬至4500萬元,2022年同期約1260萬元,按年增1.8至2.6倍;惟全年溢利低於上半財年的5840萬元。集團表示全財年純利按年好轉,但下半年不及上半年,歸因營商環境仍受整體通脹壓力影響,侵蝕集團利潤;銷售成本佔比上升,集團提高產品價格需時;以及日圓於下半財年升值,日本進口銷售成本較上半年有所增加。

友和上財年轉賺630萬元

友和  (02347)  預期截至3月31日止年度,將錄得純利不少於約630萬元,相對2022年3月底止年度淨虧損22.5萬元。至於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經調整純利不少於2300萬元,相對2022年同期經調整純利則為約2620萬元有所減少。友和上財年轉盈,歸因扭虧為盈主因公司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平值變 動減少;及股份在聯交所上市的開支減少。

公告及通告

「御藥堂」母企順騰國際 (00932) 預期,截至今年3月底全財年純利3000萬元;2022年同期則虧損4388.8萬元。順騰國際上財年轉虧為盈,歸因疫情期間保健品需求強勁;「御藥堂」品牌形象提升;成本管控帶動收益;以及年度投資物業公平值增加。

公告及通告

本地時裝服飾零售店威高集團(Veeko)預期,上財年溢利介乎200萬至600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5336.6萬元。集團上財年轉虧為盈,歸因時裝類營業額增加及化妝品分部毛利率上升,帶動整體毛利率;來自港府的疫情相關補貼以及匯兌收益。集團亦預期投資物業公平值上升。

公告及通告

維他奶國際料上財年轉賺逾3500萬元

維他奶國際 (00345) 預期,截至3月底全財年純利介乎3500萬至5500萬元,2022年同期則錄虧損1.59億元。維他奶上財年轉虧為盈,歸因內地業務逐漸穩定以及本地業務持續增長,當中包括內地營運和廣告促銷成本改善,以及去年港府就新冠疫情補貼從1700萬元增加至6000萬元。

公告及通告

本地連鎖零食銷售商優品360 (02360) 發布盈利預告,截止今年3月底止,預計全年純利按年大增不少於80%,對上一個年度純利約1.1億元。優品360表示純利大增,歸因本港營商環境逐步回復穩定,零售市道持續改善;店舖總數淨增加16間產生的額外收入;集團致力優化產品結構及銷售策略,令收入有所增加且毛利率有所提高;收取特區政府於保就業計劃下提供的資助約1800萬元;集團營運效率提高。【優品360盈喜】

公告及通告

大家樂預告去年純利增長4倍至4.4倍

大家樂  (00341)  發盈喜,預期截至3月底財年,純利介乎1.05億至1.15億元,按年增長4倍至4.4倍,當中包括政府提供的疫情資助4090萬元。大家樂表示,香港業務自第二季開始好轉,業績有改善,惟下半年業績受到本地經濟復甦步伐遜預期、第三季內地疫情嚴重影響及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等影響,而隨疫情控制措施放寬,內地業務銷售於最後一個季度呈現V型復蘇。【大家樂盈喜】

公告及通告

【盈警】

保養品生產商衍生 (06893) 公布,截至3月底上財年虧損4900萬元,2022年同期為1300萬元,擴大約2.8倍。集團表示虧損擴大,歸因銷售額按年減少30%,包括防疫產品因疫情放緩減少,以及上蔡妮娜有出售資產的一次性收益,涉800萬元。

公告及通告

毛記葵涌料上財年虧損擴大至2000萬元

毛記葵涌 (01716) 預期截至3月底財年虧損不少於2000萬元,2022年同期虧損約1850萬元,虧損按年擴大逾8%,歸因聯營公司上財年轉虧;期內並無舉行表演活動,導致收益減少;部分支出減少抵消則因期內並無向高級僱員授予股份。

佳寧娜 (00126) 預期截至3月底財年,虧損少於1.9億元,2022年同期純利2500萬元,集團上財年轉盈為虧,歸因新冠疫情對餐飲業構成影響,包括中秋節前夕海南封城對年內月餅銷售構成打擊;人民幣兌港元貶值以致投資物業估值匯兌虧損;以及銀行借貸利率上升導致財務成本增加。

公告及通告

北森控股 (09669) 發表上市後首個財年業績,料經調整虧損介乎2.9億至3.1億元,2022年同期虧損1.6億元;上財年收入介乎7.4至7.6億元人民幣,2022年同期為6.8億元人民幣;虧損則介乎25.5至26.5億元人民幣,2022年同期則虧損19.1億元。集團指虧損擴大三成,歸因公司可贖回可轉換有限股公允價值變動虧損,涉6億至6.1億元人民幣,為一次性虧損,以及部分營銷活動及交付受礙疫情。

公告及通告

醫思健康 (02138) 表示,截至3月底止上財年純利減少61%,2022年純利為2.7億元;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則按年減少不多於20%,上財年為5.4億元。盈利大幅下降歸因投放資本用於新醫療設施內生增長,相關設施未投入服務及產生相應收入;通脹壓力以致營運成本增加;以及利息支出增加。

公告及通告

中國澱粉 (03838) 表示,截至5月底止五個月,預計錄得除稅前虧損為約3200萬元人民幣,而2022年同期除稅前利潤為約3.65億元人民幣。業績下滑主要由於1)期間大豆供應充足及國際價格下降,導致大豆副產品(如豆粕)價格大幅下降,並間接影響了玉米副產品及衍生品(如玉米胚芽、玉米胚芽粉及賴氨酸)的價格;2)小麥價格大幅下降;3)中國解除COVID-19防控措施後,國內多家生產企業恢復生產,導致玉米澱粉及 其衍生品供應增加,價格下降。4)同時,國內和國際市場對玉米澱粉等多種產品的需求不足,影響了利潤率等等。

公告及通告

電訊數碼 (06033) 預期,集團上財年溢利不少於7400萬元,去年溢利約1.1億元,按年減少達34.5%;集團指溢利減少,歸因毛利減少;去年5月收購獲得大廈以致折舊增加,收購代價逾7.3億元;銀行貸款增加及加息影響以致融資成本上升;以及一間投資物業減值虧損減少。

公告及通告

清晰醫療料上財年轉蝕約500萬元

清晰醫療 (01406) 預期,集團上財年除稅前虧損介乎490萬至540萬元,去年同期經調整溢利為3720萬元。集團上財年轉盈為虧,歸因上財年集團採取具競爭力的定價策略,導致收益減少;以及行政開支增加, 包括顧問費及員工成本。

 公告及通告

安全貨倉料上財年虧損擴大1倍

安全貨倉 (00237) 預期,截至3月底財年,集團除稅前虧損按年擴大1.4倍至1.76億元,去年同期為7300萬元;營業額則按年增19.5%至1.47億元。集團表示虧損歸因集團投資重估的公平值虧損約2.12億元,按年擴大54.7%;以及金融資產公平值虧損約4100萬元,按年擴大2.7倍。

公告及通告

譚仔料財年少賺3成 香港、內地、日本、新加坡全受創

譚仔國際  (02217)  發盈警,截至2023年3月底財年,純利料按年減少約30%至35%。譚仔純利減少歸因首三季香港地區業務表現受累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即使第四季度社交距離措施大幅放寬,生意溫和回升,溢利仍受影響。【譚仔盈警】

公告及通告

阿里影業受累上市股權投資損失 料虧損不多於3億人幣

阿里影業 (01060) 預期,截至截至3月底財年淨虧損少於3億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同期淨盈利1.69億元。集團表示上財年轉盈為虧,歸因集團持有上市股權投資導致,剔除該非經常性損失後,預期上財年EBITA繼續為盈利

公告及通告

謝瑞麟受累內地疫情 料虧損逾7000萬

謝瑞麟 (00417) 預期,截至3月底財年淨虧損逾7000萬元,2022年同期淨盈利為1500萬元。謝瑞麟上財年轉虧,歸因去年第四季新冠疫情爆發,內地業務為集團盈利主要來源,第三財季零售額暴跌不利集團表現。隨內地「清零」政策結束,謝瑞麟中國內地的零售業務1月好轉,但於財年結束前仍未能全面復甦。隨著防疫措施逐步放寬,2023年起香港及澳門的零售額逐步回升,仍不足以抵消財年內中國內地零售額大幅下滑帶來的虧損。

公告及通告

相關文章:

【盈警】融創料去年虧損270億至280億人幣 主因受累三大原因

【盈警|內房】雅居樂料盈轉虧 全年蝕140億至150億人幣

【盈喜盈警】世茂服務料去年轉蝕不超過9億人幣 一文看清年度盈警盈喜(不斷更新)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