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攻防戰】港企贏Netflix青睞 成VR體驗夥伴
▲ 憑着自家研發的移動定位(Location-based)技術,Sandbox VR去年底宣布與Netflix合作,將於今年底推出《魷魚遊戲》同名改編的VR體驗遊戲。(Sandbox VR)
全球放寬防疫措施,VR體驗館的熱潮再度升溫。據分析機構Greenlight Insights報告顯示,全球VR體驗館將於今年增至2.45萬間,競爭激烈。
VR港企Sandbox VR成功爭取與串流平台Netflix合作,其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趙子君表示,全靠自家研發技術,加上恰當的市場營銷策略,吸引Netflix注意。
憑着自家研發的移動定位(Location-based)技術,Sandbox VR去年底宣布與Netflix合作,將於今年底推出《魷魚遊戲》同名改編的VR體驗遊戲。趙子君認為,能夠成為Netflix的商業合作夥伴,最大原因是能了解及滿足對方的需求。
【淘汰設備】Meta擬停止支援VR設備初代Quest更新 部分功能無法使用
由於Netflix希望在《魷魚遊戲》劇集休季(Off Season)期間,繼續與粉絲互動,於是看中Sandbox VR所擁有的技術,能真實將劇集裏的遊戲關卡化為VR體驗,讓粉絲透過另一種方式繼續參與。
他解釋:「Netflix選擇合作夥伴的要求很嚴格,由於該劇出現的遊戲關卡,大多需要多位玩家一同參與,如何將當中場景化為逼真的遊戲,是重要的考慮因素。Netflix深入研究過我們的技術和遊戲後,認為正好與《魷魚遊戲》的IP匹配,相信能夠製作能讓粉絲開心的產品,結果就促成合作。」
自家團隊研發 中長期成本低
VR體驗館的投資比一般室內遊戲中心的投資更大,Sandbox VR有別於大部分VR體驗館採用其他遊戲開發商的軟件,其遊戲及技術都是由自家團隊研發。趙子君表示,雖然在初期研發上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但從中長期角度看,自研遊戲和技術的實際成本會更低。「如果找外部公司開發遊戲,他們都會收費高昂的顧問費(Consultant Fee),長遠並不划算;如果直接租用其他遊戲公司的軟件,則欠缺獨特性和亮點,不利品牌發展。」
自研技術和遊戲的另一好處,是讓內容團隊(Content Team)和技術團隊(Technical Team)更方便溝通,更快速修改遊戲的過程,提升營運效率。相反地,如研發遊戲是由外部公司負責,進度上必然會出現眾多溝通限制和障礙。
【壟斷爭議】Meta被美FTC控壟斷勝訴 繼續收購VR平台Within
再者,該公司也會定期收集客戶意見,改進遊戲內容、優化用家體驗,因此擁有自家的研發團隊,就可化被動為主動,更流暢和準確地根據這些意見作適時調整,這無論在客戶服務或營運處理上,都省卻不少時間。
除自研遊戲外,Sandbox VR也研發了多項創新技術,例如「動作捕捉技術」和「VR無綫技術」等,容許多名玩家在同一空間內,體驗恍如真實世界般互動的沉浸式感覺。
研創新技術 體驗沉浸式感覺
另一方面,趙子君強調品牌有一套獨家營銷策略,就是每位玩家在遊戲結束後,都會獲贈一條專屬影片,紀錄他們在現實和虛擬世界遊戲時的表現,例如如何持着遊戲槍與隊友合作、擊退喪屍等畫面。
這影片一來可當作留念禮物,二來也可借助玩家的影響力及人脈,讓他們通過社交平台或手機分享影片給朋友,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低成本、高效益宣傳效果。當朋友看到影片後,也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吸引他們親臨試玩。
記者:陳卓賢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