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市道】疫下網購時裝見商機 每季生意升逾1成
疫情之下想外出購物並不容易,但愛美是人的天性,只要有手機,想網購時裝就毫無難度,網購時裝平台Per Me創辦人劉雨時(Fonde)表示,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消費,令他們的生意額每季上升10至15%。
Per Me於2002年創立,擁有批發及零售生意,主攻職業女性市場,現時50%為自家設計,另外50%為意大利及韓國品牌,零售價約為每件700至1,400元。「之前我們有較多女性化的款式,如喱士、拼布、閃石等元素,但現時香港人的口味偏向實際,所以我們發展了更多長青款,讓女士們購買後可以長期穿著。」
做網購時裝生意,一字記之曰「快」,「出貨要夠快,例如早兩個月出春夏裝,就可以搶到頭啖湯」,他們同時會聯乘不同品牌合作,推出香水、環保袋、絲巾等周邊產品,帶給顧客新鮮感。宣傳方面,品牌會借出衣服給電視藝人及KOL等作免費宣傳。
疫情期間雖然生意不錯,但挑戰也不少,「當時很多內地工廠倒閉,我們必須在香港找工廠出貨。」可幸的是,因為內地人民幣貴、人工也貴,香港製造反而令成本下降了2成,「不過本地工廠不肯做太多手工,我們在設計上都要迎合。」
此外,請人都是一個大課題,「我們的出貨量十分驚人,需要很多人手,但很多年青人都不願意長時間工作,有家室的亦難以兩邊兼顧」,所以Per Me現時轉為招請兼職工,大家互相遷就時間,務求工作與家庭共融。
Fonde指出,通關後香港人紛紛外遊,現時生意比疫情中段下跌5至8%,不過她認為女性都喜歡裝扮,都愛追潮流,所以她對今年生意額仍然樂觀,預期會有10%增長。
本報記者:歐陽佩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