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常】貿發局首季香港出口指數升近1成 內地成前景最佳市場

商業 14:28 2023/03/21

分享:

分享:

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今(21日)發表今年首季「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與去年第4季相比,指數躍升近1成(9.3點)至39.0,反映中港兩地在2月初全面通關後,本地出口商信心顯著改善。中國內地(47.9)更超越日本(46.9)、東盟(44.8)等地成為前景最佳的市場。此外,貿發局維持本港全年出口增長5%的預測。

中國內地(47.9)超越日本(46.9),成為前景最佳的市場,隨後是東盟(44.8),反映本港出口商對美國和歐盟市場的信心也有改善。

中國內地成為前景最佳的市場,貿發局維持今年全年5%出口增長預測。(圖:楊嘉軒攝)

有港商在疫情初期或中期將供應鏈移往東南亞或中東等地,甚至將製成品或半製成品直接從當地港口直接運送給買家。被問及此轉營策略會否削弱香港作為出口經理人的角色,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在環球貿易環境下,大中小型企業都希望實現供應鏈成本最小化(Cost Minimisation),而東南亞、中東等地有潛質成為港企於當地設分公司或設廠的選擇。范婉兒強調,今時今日企業已將其業務碎片化(Fragmentation),即將業務從不同角度分散,例如產品類別,或是生產地方,促成區域貿易集團(Regional Trading Blocs)。

6大主要行業中,服裝業自2011年第3季後再次重返50以上的擴張領域,表示對其出口前景看漲。各行業其他子指數包括:貿易價值指數(48.0,升8.8點)、就業指數(47.6,升7.3),惟採購指數仍低迷(28.4,跌0.5)。貿發局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楊翠麗表示,服裝(50.7)、玩具(51.8)和鐘錶(51.0)行業的貿易價值指數重返50以上水平,反映這3個行業的商貿活動逐漸復常;惟電子相關行業(48.0)仍然面對嚴峻的去庫存問題,導致採購意慾下降。香港工商總會會董莊毅穎表示,有部份會員的生意在疫情期間下跌超過一半,且新定單減少。莊毅穎預計,大部分企業今年都會先清走疫情期間積壓的庫存,到明年才有機會推出新產品。

各行業其他子指數,包括貿易價值指數(48.0,升8.8點)、就業指數(47.6,升7.3點)及離岸貿易指數(28.0,升8.3點)均上揚;惟採購指數仍低迷(28.4,跌0.5點),不同行業各自發展,服裝、珠寶及玩具升幅較大,鐘錶及電子則略見下滑。

記者:楊嘉軒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