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科技】初創開發介質傳導助聽器 透過骨頭傳導聲減雜音

12:00 2023/03/19

分享:

分享:

數碼港初創Dai3mimi Health-Tech(複耳科技)在疫情之前開始利用其專利科技研發「介質傳導助聽器」,解決以往困擾用家的雜音太大聲、不適感等問題。

助聽器市場長久以來也是由歐美廠商「五分天下」,鮮有從本港用家角度出發的研究。有本地初創受患有聽力障礙的家人啟發,在疫情之前開始利用其專利科技研發「介質傳導助聽器」,解決以往困擾用家的雜音太大聲、不適感等問題。

近日,該初創還進一步拓展樂齡科技解決方案,針對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聲音治療平台。

受父啟發 研發技術拓新跑道

聽力障礙影響多方面的個人生活,目前除了康復治療,還可利用聽力輔助技術,如採用助聽器、中耳植入體,或透過手術植入人工耳蝸。數碼港初創Dai3mimi Health-Tech(複耳科技)創辦人林旭分享,早年一直留意到父親以及身邊其他患有聽力障礙人士,即使配置了質量較好、在市場上單隻動輒上萬元的助聽器,也不願佩戴。因此存有一大疑問:

為何如此重要又昂貴的產品,這些聽障人士配置後卻選擇棄用?

受父親等聽障人士啟發,他在2019年開始進行研究了解情況,在研究期間發現,約80%聽力障礙人士都不想佩戴助聽器,背後主要因為雜音太大聲、不適感、太昂貴等。到後核構思核心技術時,他指當時因留意到助聽器市場長期被海外品牌壟斷,位於龍頭地位的五大歐美廠商,佔據著全球95%以上的市場份額。「如果開發與他們類似的技術,將難以匹敵及進入市場,也容易被告侵權。」

因此,該企在研發聲音技術時就考慮開拓「新跑道」,最終決定以介質傳導系統(Material Conduction System, MCS),應用金屬和塑膠材料結合的聲學共振特性,透過骨頭作為介質傳導聲音(也可稱作骨傳導助聽器)。

他解釋,由於聲波不需要經空氣傳導,而是透過顱骨傳到聽覺中樞,因此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噪音及雜音,正好可以解決使用者的擔憂。其開方式設計也沒有入侵耳道的耳塞,因此在使用上亦比較衛生、清潔。

    點擊圖片放大
    +2

採用該專利技術後,聲波亦毋須經過最易受感染、損壞及退化的外耳、耳膜及中耳傳遞,因此同時適合中耳炎、耳膜穿孔、耳鳴等患者使用。在價格方面,一套Dai3mimi有線助聽器售7,900元,甚至較傳統入耳式助聽器便宜逾半。

連接藍牙 聽電話、音樂等

記者於當日訪問亦嘗試掩蓋耳朵並體驗其使用方法,在原則上,用家只需將兩邊助聽器貼近頭骨便行,例如貼在前額或者枕骨,其效果也是一樣。另可連接藍牙,聽電話及聽音樂等。

    點擊圖片放大

林旭透露,是次投入的研發資金逾千萬元,原本預期助聽器於2021年頭便可面世,惟期間遇上疫情,一度因IC(主板)及其他零件缺貨拖慢了,至去年終於能出貨實測。去年底,已出貨數百套予長者中心、NGO等的聽障人士及長者進行使用,並且提供售後支援服務,跟進使用情況。該公司亦已入選數碼港培育計劃(CIP)並不時透過數碼港舉辦的投資平台及活動,例如數碼港創業投資論壇接觸投資者,與學者及業界人士討論如何改善技術應用等。

推展樂齡科技應用 訓練認知障礙患者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預計,全球在2050年將有超過7億人患有聽力障礙,若根據聯合國預計2050年全球人口增長至97億,亦即是每14人之中就有1人患聽障。而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早在2020年研究指出,聽力喪失是其中一個導致患有認知障礙的「危險因子」,並在12個危險因子中排行第一。

由於聽覺是與人互動的重要能力之一,早前亦有不同國際研究提到聽力退化人士可能會為無法順利與人溝通而感落寞、變得更封閉,產生抑鬱症狀外。同時,由於大腦神經用進廢退,減少接收刺激,主管聽力及記憶認知的顳葉部位就容易萎縮退化,伴隨而來的就可能是認知障礙症。

此後,他更盼望實踐更大的目標,引入延緩或訓練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樂齡科技」解決方案。包括利用其節奏振動技術 ( Rhythm Vibration Technology ) 及聲音治療平台(SoundSpa),幫助老年人緩解耳鳴、抑鬱和癡呆等症狀。

除了香港市場,該企亦計劃在今年加推一至兩款助聽器,針對產品設計如外觀方面作更新,陸續拓展日本、其他大灣區市場。

記者:張寶燕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