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個案】工程技術員感打工冇前途 想儲夠100萬買海外樓移民可行嗎

理財智慧 09:17 2023/03/20

分享:

分享:

打工十多年中途轉行,是個不易作出的決定。今年33歲的Henry,剛剛由另一行業轉工到建造業,所以收入反而比上一份工作減少,但他相信一年之後有機會因增加工作經驗而加人工,如果不轉行,可能會失業。他日間從事的是土木工程工作,但他說目前的工作崗位並非他的長綫安排,所以他亦努力進修,工餘晚上會去修讀屋宇裝備課程。但Henry說他完成晚間課程之後的工作有機會收入比現時再少一些。

【青姐話】矽銀的爆煲 市場的豪賭


我又問他為何不在目前工作的土木工程繼續發展,他說要繼續向上的話亦需要持續進修,但學習的課程相對更加困難,甚至要考獲工程師牌照才能有較好前途,所以他決定選擇另一科較容易入行及有晉升機會的屋宇裝備工作。Henry約我商討的原因不是事業規劃,而是不想再糾纏在現時的工作環境,他希望能夠有方法幫助累積夠100萬元,然後再購買海外物業及移民。

【裝修設計】獨居瑜伽男導師60萬裝修450呎單位 建造簡約瑜伽專區【下一頁

他有這想法的主因是感覺自己工作前景暗淡,亦憂慮人工長期追不上通脹,最終未能達到期望生活質素,而且時間越長,擔心越難以儲蓄。我詢問他的海外買樓想法希望達到甚麼人生目標及計劃進展,原來他並沒有確定時間表及還未決定是否一定會到外國生活。

Henry已經持有BNO護照,但又未決定是去英國還是加拿大,言談間了解他偏向後者,因估計較容易找到他期望的理想工作,所以他期望有100萬元的目標是希望可以一次過安排移民,海外置業及找到工作賺取收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我和Henry分享了一些自己身邊發生的故事,包括有些香港人移民到加拿大後出現的挑戰。我和他強調移民不是一個有正確答案的決定,而且不同心態及時間都會對決定有不同評價,所以最重要的是這個決定是否能夠達到你這刻的期望。
 

【裝修設計】120萬豪裝太古城千呎單位 鑽石廳重塑間隔改變空間運用,詳見【下一頁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我先向Henry了解他現有的資產狀況,他說投資股票表現不理想,2022年輸了數萬元,現時餘下10萬元,強積金有13萬元,但沒有時常管理及留意基金表現,而最多的資產便是現金,有20萬元,等於他目前每月支出的24倍,即2年生活費。由於存款並非理想中長綫增值工具,所以只要保存等同6個月生活費的存款額便易足夠,其餘存款應按需要而配置到不同資產。無論如何,牽涉到個人理財規劃都離不開三個層面的問題,便是收入,支出及資產管理。Henry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但幸好另一方面他的支出卻非常克制。他亦坦言是因為擔心收入不足才將支出控制在這樣的水平。

因為在香港對大部分人來說居住支出是一個主要的支出部分,所以我問他有否機會因任何原因而需要搬屋。Henry現在和父母及其他家人居住在由父母購買及持有的村屋,除了父母,其他同住家人將有機會在數年後移居海外,所以他並沒有壓力必須在某年某日遷出,這樣在資金控制上已有很大的優勢。

我問Henry會否有任何短期資金需要,他說沒有,所以所有儲蓄都可以用作為未來計劃。目前他的支出水平是收入的49%,不多於收入的一半,換句話說,如其他條件不變,他每工作一年便能夠應付兩年的支出。利用這個推算,他目前33歲,工作到60歲便能賺取27年的收入,可以應付54年的支出,即是達到87歲。這只是粗算,未考慮通脹及任何大額支出,當然亦未計算收入增加及資產增值等正面因素。

當聽到目前收入及支出模式已能夠應付未來數十年的需要時,Henry已急不及待追問應該買甚麼股票及基金。我提Henry不要過於心急,因為理財並非只是選擇股票號碼或基金名稱,必須要先瞭解整個過程,否則胡亂投資最終導致不必要的損失及浪費了利用時間製造收益的優勢。如果他明白這種理財策劃概念的重要性,下一步才是如何管理好資產來應付未來數十年的潛在收支變化。

所以我提醒Henry,除非他非常嚮往到外國生活,不惜一切都要達成。相反假如他去外國生活的動機是源於目前收入不理想,希望改變環境尋求機會,便要從長計議。我告訴Henry剛剛和他做的簡單分析就是想告訴他,就算收入低但支出不高,最終亦能夠有不錯的儲蓄,亦能夠為將來做好安排,所以不要讓低收入成為一個放棄規劃的藉口,而且收入及支出都是自己可以影響的變數,只要有決心,目標可成真!

我建議Henry可以用「四桶金理財框架」為基本來規劃。首先是保存合適存款為第一桶金,即應急錢,一般等同6個月生活費的存款額便足夠,即是約5萬元,因他現有20萬元存款,其餘15萬元存款可配置到其他資產。第二桶金是保險保障,醫療保險及危疾是不能缺少的安排,Henry憂慮買多了保障便少了資金投資,他可以考慮混合了消費性及終身保障的危疾保險來降低保費支出,而住院保險必須預算是終身繳費。最後人壽保險應以他需要照顧父母的年期及其他責任來決定保障額,同樣地可以考慮購買沒有儲蓄成份的定期壽險。

三分二儲蓄作長遠增值

Henry現時每月能夠儲蓄8,000多元,而針對為未來需要的穩健投資他已經有月供儲蓄保險,我認為他可以再增加多些穩健儲蓄工具。按100法則,他應該有大概三分一資產屬於穩健資產用作製造未來收入,而另外三分二可用作長遠增值,包括股票及基金等,選擇股票還是基金便要考慮他對不同市場的想法及是否有能力管理個人化的股票組合,如果不想花精神在這方面,基金是一個可有效分散投資的工具

    點擊圖片放大
    +9
    +8

 

而15萬元閒置存款可以先處理了保險保障的需要,餘數再按相同比例投資在穩健儲蓄工具及長遠增值資產。Henry問,如果放在一些將來能夠提供平穩收益的穩健儲蓄工具時,是否需有一定的年期才能達到期望效果。我的回應是計劃儲蓄年期視乎他何時及有多少現金流需要,而並非計劃本身的儲蓄期,而他現時除了考慮移民外便沒有其他中長綫規劃。

就算他決定移民,我亦建議他不要立即在當地買物業,始終人地生疏,加上外國地方遠比香港大,期望落腳地方究竟是否最適合自己還是未知之數,但貿貿然買了物業,在當地便難再按之後意願改變地方,所以可以先運用儲蓄保單滾存資金,到將來做決定時才套現應付需要。而且在儲蓄保單中提取某比例的現金價值作收入的話,在外國亦有機會免稅,避開繳付高昂的資本增值稅,算是個一舉多得的安排。
 

【裝修設計】120萬豪裝太古城千呎單位 鑽石廳重塑間隔改變空間運用,詳見【下一頁

    點擊圖片放大
    +16
    +15

 

免費助你解財難:讀者如有任何理財疑難,可透過【按此】填妥表格或將個人資料及理財目標電郵至alvinlam@hket.com,相約商談。為保障讀者私隱,個案會以化名刊登,一切資料絕對保密。

撰文:林昶恆 香港第一代認可財務策劃師(CFP®)、香港大學輔導學碩士及中文大學金融學碩士

以上內容節錄自《iMoney Focus》800期「你財策劃師」

【溫股知新】市況未明勿亂衝 持盈保泰莫強攻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投資理財創富頻道--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精明理財盡在iMoney網站【imoneymag.com

#如欲收看更多財經評論影片請登入iMTV+【https://bit.ly/3vHyRIn

#$150試閱《iMoney》電子版3個月 【http://imoney.hket.com/article/3399982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責任編輯:陳詠妍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