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本地銀行】高盛:利率下行料損銀行盈利 維持中銀香港和滙豐「買入」評級、恒生則為「沽售」評級

股市 15:43 2023/03/15

分享:

分享:

【大行報告|本地銀行】高盛:利率下行料損銀行盈利 維持中銀香港和滙豐「買入」評級、恒生則為「沽售」評級

自美國地區性銀行爆煲後,2023年至2025年的美國聯邦資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期貨平均下降約90個基點,高盛表示,香港本地銀行因聯繫匯率關係,對利率非常敏感,估計目前市場預期本地銀行股2023年至2025年每股盈利下行約15%至20%。

該行維持中銀香港 (02388) 和滙豐 (00005) 為「買入」評級,目標價分別為33.9元及75元,恒生 (00011) 為「沽售」評級,目標價為124元。

高盛指,香港銀行淨息差Beta(即是淨息差變化相對Hibor/Libor變化)由過去20年的約0.2至0.3倍降至去年的低至約0.1至0.2倍。該行並不預期所覆蓋的銀行再會擴闊淨息差,並料淨息差自去年第四季維持現水平至今年全年。

然而,對於利率向下,市場理解為未來銀行的淨息差下降。該行以0.2至0.3倍淨息差Beta及90基點利率走勢估計,淨息差將下行約20至25基點,淨息差每改變1基點,銀行每股盈利便會受約0.8%至0.9%的影響,因此,目前市場預期本地銀行股2023年至2025年每股盈利下行約15%至20%。

不過,面對利率向下的負面因素,高盛相信仍持有銀行股的原因,(1)美國通脹依然高於聯儲局目標,目前又不太可能減息至0%;(2)銀行管理層表示最佳營運點為2%至3%的利率水平,高於此存款和信貸成本會侵蝕淨息差的大部分上行空間;(3)本次加息周期,香港銀行股估值收縮而非擴張,而目前估值大大低於周期中期水平;(4)中港重新通關可能會增加手續費或交易收入,利好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增長前景。

更多【即市財經分析】文章

【ET財智Talk】環球高息股賺息兼賺價? 嘉信理財林長傑分析衰退及加息周期下美股選股策略

相關文章:

【解構|本地銀行】大摩料恒生全年減少派息 未來30日股價70%至80%機會跑輸大市

【解構|本地銀行】高盛將中銀香港剔出「確信買入」名單 列4原因降恒生至「減持」評級

【解構|本地銀行股】摩根士丹利:恒生復甦力量未夠、削三年盈測 股價倒跌1%

編輯:姚卓然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