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肉商機】口味多元化、脂肪含量低 植物肉搶攻市場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歐睿國際2021年發表的報告《Going Plant-Based: The Rise of Vegan and Vegetarian Food》指出,現時全球的全素食人口仍佔少數,但偶然食素的「彈性素食者」於2020年則佔全球人口42%,香港的彈性素食者亦有23.7%,有食物科技公司看準市場,研發更多不同口味的植物肉搶攻市場。
報告指出,疫情期間人們對植物性食品(例如是植物奶及植物肉)的需求增加,但由於其產品價格往往比肉類更高,所以成為了銷售障礙。植物肉品牌Beyond Meat今年2月公布第四季度銷售額下降逾20%,淨虧損為6,690萬美元(約港幣5.25億),而另一植物肉品牌Impossible Foods亦需要進行裁員。
泰森食品(Tyson Foods)亞太區總裁陳山卻看好市場,他認為在健康飲食趨勢的帶動下,植物肉市場將持續穩健增長,亞太區由今年至2025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4%,未來10年則會加速至45%。那麼香港的植物肉市場又如何?據Green Monday調查,近四分之一港人(250萬人,23.7%)有素食習慣,屬「彈性素食者」,全素人口則在30萬人左右(4%)。
植廚 Plant Sifu脂肪含量低9成
不少植物肉公司近年都加入了市場,如2020年成立的植廚Plant Sifu便是其一,它屬「好食科技」的旗艦品牌,主打素豬肉和點心類產品。植廚Plant Sifu發言人表示,素肉共有3個發展階段,「最初的素肉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興起,通常以大豆蛋白、花生蛋白、小麥麵筋等植物蛋白為主要原料。」第二代素肉則採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打造成仿葷食品,「現在很多人所說的『植物肉』一般是指3.0版本植物肉,能給消費者帶來『以假亂真』的口感和味道。」
發言人解釋說,好食科技的植物肉產品便屬於素肉3.0+,「核心技術為植物肥豬肉 AromaxTM,用蒟蒻啫喱技術封鎖椰子油及天然素香料,模仿動物肥豬肉,並成功把脂肪含量減低90%。」通過混合不同比例的植物肉和AromaxTM,品牌能模仿豬肉不同部位的質感,更適用於中式烹飪。
「疫情時,我們開發冷凍點心產品,拓展零售業務,抵銷了對餐飲業務的影響,總銷售額有所上升。」他們認為,亞洲料理融入植物基飲食元素是大勢所趨,「參考歐美市場,每間餐館平均有20至30%菜單是植物基的,每家超市也有最少一個專賣植物基產品的通道,我們深信亞洲市場最少也會達到這程度的滲透率,而且全球也會對亞洲植物基產品有所需求。」
泰國過江龍Meat Zero產品多元化
來自泰國的CPF Hong Kong Company Ltd一向主打農產食物,除了拳頭產品CP雞之外,2021年7月起更開始售賣Meat Zero植物肉,種類頗多元化,例如是免治肉、雞塊、漢堡扒、素肉餃、植物魚柳等等,中西日式包羅萬有,集團市場營銷主任吳芷蕎表示,素食市場是大勢所趨,「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減碳、環保等議題,對素食的接受度亦愈來愈高,所以我們認為植物肉市場大有可為。」
Meat Zero的目標客群不單是素食者,還有是每周茹素幾次的彈性素食者,「現時我們的市場包括泰國、新加坡、日本以及香港。」當中以泰國的銷售為主,而香港的銷售數字亦每年平穩上升。
現時Meat Zero的零售渠道包括各大超市及網店,同時餐廳亦有訂貨加入菜式當中,吳芷蕎預期通關帶動旅遊業,餐廳將會增加入貨,同時消費券亦會提高購買意慾,她相信未來銷售仍會持續上升,品牌亦會推出更多新產品配合市場需要。
本報記者:歐陽佩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