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分析: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強化行為監管 人行專注審慎監管、形成中國「雙峰制度」

宏觀解讀 22:22 2023/03/07

分享:

分享:

【解構│國務院機構改革】分析:組建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強化行為監管 人行剝金控監管權、專注審慎監管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進行中,國務院周二(7日)下午宣布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中國金融監管體系再度重塑,不再保留銀保監會,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國務院指出,今次在銀保監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兩會2023】一文看清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監管行為 避免監管套利

有內媒引述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金融控股原本歸人民銀行監管,現在移交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意味著,不管是以金融主體發起的金融控股,還是以其他非金融主體發起的金融控股公司,都納入到一個機構來進行監管,有助於實現統一監管行為,避免監管套利。

今次改革下,行為監管集中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曾剛認為,行為監管得到了進一步的統一和強化,從而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的平衡性,在新的金融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審慎監管、行為監管「雙峰制度」。

形成中國特色「雙峰」監管

所謂「雙峰」監管是英國經濟學家Michael Taylor提出,認為金融監管由兩類相互獨立、目標差異的監管機構共同實施監管,包括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前者防范金融體系發生系統性風險、保持金融市場穩定等,後者則規範金融機構經營行為。

報道又引述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本次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之後,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峰」監管進一步顯露端倪,由人民銀行主要負責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監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中證監負責資本市場監管,增加企業債券發行審核等職責。

人行剝金控監管權

董希淼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監管,有助於減少監管空白和監管交叉,落實好行為監管和功能監管;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剝離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職責,完善分支機構改革,有助於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開市追揸沽】解讀兩會GDP增長目標 京東績前追唔追?

相關文章:

【國務院機構改革】金融監管部門執位 中銀保監被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取代、中證監成直屬、人行分支改革

【兩會2023】中國GDP增長目標僅5%左右 一文看清大行解讀、滙豐環球:中央為實現經濟增長目標預留更大空間

編輯:李哲毅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