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AI平台】助SEN學童制定訓練內容 簡單「幾個掣」評估狀況
▲ 貝智教育機構旗下的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首席執行官黃俊文透露,本港已有8間特殊學校使用其AI系統平台,協助提升訓練及管理效率。
疫情下,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的學習同樣深受影響,部分訓練亦要暫停。有本港教育機構開發人工智能(AI)系統及行為治療遙距學習應用程式,讓AI協助向家長建議個人化教育計劃(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IEP),確保在疫情期間也可如常在家中為子女提供適切的訓練。
推出後,更陸續有特殊學校查詢能否引入該系統,進一步協助教育界提升訓練及管理效率,節省處理行政工作時間。
貝智教育機構旗下的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早在2019年夥拍應科院開發AI系統。由於其教育機構在2014至2019年曾訓練逾300名SEN兒童,已收集了幾百萬個數據點,因此僅花約一年時間,在2020年已經開發出協助編制訓練內容的系統及平台。Bridge AI首席執行官黃俊文 (Victor)直言:
該系統的發展可以很快應用到不同地方,包括對外應用:學校、社區中心、NGO、私營兒科中心,以至海外市場等;對內就是自己的教育中心。
一般而言,SEN學童需要在一小時內接受約 12 種訓練,部分內容更要求學童反覆完成多次。Victor分享,透過該系統平台直接記錄訓練數據後,家長、教師及行為治療師等都可以更迅速地分析學童表現,無需要再大費周章來生成報表、可視化數據等,簡單「幾個掣」就可以評估學童狀況及制訂訓練內容。
平台更可用於拓展社區支援網絡,訓練NGO的員工及義工成為特教導師,為SEN學童提供行為治療服務。過去兩年已訓練超過60名特教導師,未來5年目標增至2,000名。
【AI機械人】可編程社交機械人改善自閉童溝通 模擬情境訓練對話
除了應用程式,該團隊又想到以利用物聯網(IoT)智能手帶實時收集學童心跳同汗水等數據,讓老師、行為治療師與家長們可以進一步掌握學童的心理及情緒狀況,並且分析投入度、主動性及集中力等,助作出教學調整,提供適當訓練。
Victor透露,該團隊早前夥拍中大及教大教授進行一項關於利用物聯網(IoT)智能手帶提升特殊教育需求「應用行為分析」(ABA)教學法成效的使用者研究,該成果已在2021年10月刊登於國際期刊MDPI Sensors。
參與該研究的包括香港一所特殊學校共15名學童及10名教師,結果顯示,其中13人(約87%)學童在使用後有顯著進步。即使是30分鐘的課程時間,學童每次在所有訓練任務的成績,也平均提升了5分。同時反映如果能接受更長時間的治療,可能會更顯著改善。
有鑑於新加坡也正尋求該類創新科技應用,Bridge AI去年也獲邀請參與當地的挑戰賽並成功晉身決賽,揚威海外。Victor指,團隊已為新加坡國家社會服務理事會NCSS支持的慈善機構太和觀(THKMC)提供智能手帶解決方案。同時,新加坡資訊、通訊及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將共同負擔70%的原型開發費用,其餘30%則由NCSS出資。
本地科技團隊要發掘合適的技術人才向來好不容易,加上近年全球各地的科技產業求才若渴。他指,團隊在去年6月還加入了數碼港培育計劃,獲取發展資金之餘,還協助找到人才加入。去年10月又獲邀到數碼港創業投資論壇,接觸投資者。
他還透露,在2023年的研發計劃,將進一步夥拍中大和教大研究團隊研發特製手袖,繼續拓展方案的可能性。
該特製手袖分別能蒐集SEN學童的皮膚表面溫度和濕度、心跳間隔等數據,以分析學童的情緒。
例如在約15秒前已經可以提醒教師,學童的情緒將有變化,或者預早提醒學童冷靜下來等;以及發展影像語音分析系統,助提升小組教學效率。
記者:張寶燕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