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留意最新網絡行騙手法  杜絕社交媒體騙案

科技 09:00 2023/03/06

分享:

分享:

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為了提升企業的行政效率,各行各業都忙於追趕數碼轉型的步伐,期望以數碼技術精簡過往種種煩瑣的行政工作,同時確保各部門能善用有限的資源,讓同事能專注於業務創新之中。

當中,近年不少企業開始採用受港人廣泛使用的社交通訊平台作商業用途,如處理求職申請及提供網上客服等,並利用其即時通訊能力,取代以往煩繁的書信通訊。

雖然即時通訊平台能為用戶帶來不少便利之處,但由於其使用門檻較低,加上部分用戶的網絡安全意識不足,則令網絡攻擊者有機可乘,瞬間變成網絡罪案的溫床。根據警方於今年上半年的最新數據指出,香港單在上半年已錄得10,613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急升46%。當中,網上求職騙案更錄得1,625宗案件,比去年同期上升高達3倍。

日前,一名21歲男子回應WhatsApp求職群組內的招聘廣告,答應充當網上買家於購物平台以點擊商品,為商家提高名氣來賺取佣金,而最終共損失約17萬6千元。由此可見,現時網上騙局已滲透至不同網上渠道,用戶務必提升網絡安全意識,方能提防層出不窮的新型騙局。

借助新興科技熱潮 騙徒更輕易鎖定攻擊目標

自近年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熟,令大量新興的加密貨幣應運以生。由於加密貨幣屬高風險投資工具,不少投資者都被其高投資回報的特色所吸引,更不時作出倉猝的投資選定。然而,加密貨幣因利用「去中心化概念」營運,並非由銀行及政府所發行,而區塊鏈技術則令交易變得難以追蹤和監管,漸漸吸引不法之徒的聚集。

根據知名網路安全方案供應商Sophos的調查,攻擊者看準加密貨幣不受政府管理的漏洞,利用社交通訊軟件與受害者聯絡,並以大額的投資回報為誘因,通過像真度極高的釣魚應用程式和網站,以盜取其虛擬錢包的敏感資料。在同類型的騙案中,調查亦揭示攻擊者普遍會偽裝成年輕女性,並利用情感上的吸引力,讓不少男性受害者降低警覺。

騙徒設計個人化騙案  針對人性弱點作出攻擊

有別於較花費時間的傳統電話騙局,為了讓受害人更易上當,現時不少主張機會主義的騙徒則傾向使用「文字訊息」,他們通過熱門的社交通訊軟件,以易於引起受害人共嗚的話題與之聯繫,以利用他們的同情心、信任和好奇心,從而騙取帳戶密碼或信用卡號碼等個人資料。加上,受害人難以判斷對話內容的真偽,反映現時不法分子正不斷研究受害人的網絡行為,繼而設計出個人化的行騙手法。

此外,受害人的層面亦變得更廣泛,令不少家庭主婦和年輕人都不幸誤墜騙局。最近一宗針對父母的網上騙案中,攻擊者偽裝成受害人的子女,並透過大眾常用的通訊軟件聯絡他們的母親。當中,他們以受害者熟悉的語調令他們自投羅網,從而取得信用卡和網上銀行登入資訊。

網絡攻擊模式日新月異  專家指出受害者須提高警覺

網路安全方案供應商Sophos全球解決方案工程師Aaron Bugal表示:「現時不法份子正一邊策劃大規模網上攻擊(Spray and Pray),我們亦發現他們的攻擊手法逐漸變得個人化。在發動攻擊前,他們會先從公共網絡或互聯網中搜集受害者的數據,從而提升命中率。」

由於網絡攻擊的頻率正持續增加,網絡使用者亦時該保持警覺,方能抵禦各方面的攻擊。Sophos一直致力就網絡安全議題,為大眾提供能有效防禦前型網絡威脅的解決方案,並依據相關個案提出以下預防措施:

  1. 假如在社交通信平台收到可疑訊息時,用戶可直接致電發送人,如銀行或發訊機構,確保該訊息的內容可信無誤。
  2. 如果收到可疑來電時,你可先要求暫停對話,並解釋自己正處理重要的事情,務求讓自己對有停下來分辨來電者身份的時間。
  3. 當懷疑自己正面對網絡騙案時,用戶應主動向警方或相關執法部門報告事件,從而降低受到詐騙的機率。
  4. 用戶應不時閱讀最新的網絡安全資訊,務求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Aaron Bugal Sophos全球解決方案工程師

欄名 : Smart World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