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療解碼@iM網欄】預防性醫療科技趨普及 長遠降醫療系統負擔
政府在三月初撤銷口罩令,社會全面復常。經歷三年新冠疫情,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已顯著提升,即使香港正式進入後疫情年代,市民對醫療服務 ── 尤其是預防性醫療服務 ── 的需求有增無減。政府亦深明「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在去年年底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將醫療工作的重點由治療轉向至預防疾病,目的是提升全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要應付這些不斷增加的預防性醫療服務需求,醫療科技將發揮積極作用。
預防性醫療科技最重要的一環,是能夠提供持續監察。一般市民每年只會做一次身體檢查,大部分人亦只會在身體出現問題時才看醫生,如果不幸患上嚴重疾病,有機會未能及時治療。但在新科技下,市民只需使用手機或智能手錶等簡單裝置,便可持續監察或紀錄如血壓、心律等健康指標,部分更會在讀取到不尋常狀況時,自動將個案轉介,由專人通知進行健康檢查,防患未然。
醫療科技的另一個重要用途是健康管理。均衡飲食及定期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故此,現時不少人都會利用不同裝置,計算食物的營養指標和量度運動量,以避免患上心臟病、高血壓或糖尿等慢性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持續的計算、量度和監察,亦意味醫療機構能收集到更個人化的健康數據,不單可以協助醫護人員更準確評估求診者的身體狀況,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等新興科技,醫療科技產品的用家可獲得個人化的健康管理建議,提升健康水平。
香港政府近年積極鼓勵共私營機構合作,期望將部分醫療服務分流至私營機構,令醫療體系得以持續發展。筆者相信,在「重預防」的醫療政策下,公私營醫療協作有望進一步擴展至預防性醫療服務。事實上,不少健康科技平台近年已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擴大服務範圍,加上家居智能醫療護理產品的科技越趨成熟,以及生產成本逐步下降,相信醫療科技的採用會越來越普遍。長遠來說,隨著更多人透過醫療科技管理健康、預防疾病,整體社會的健康管理效率會有所提升,有助降低醫療系統的負擔和開支。
作者_吳詠欣女士簡介:
吳詠欣女士是DrGo 商務總監,DrGo為HKT的集團成員之一。
吳詠欣小姐在市場推廣業的經驗非常豐富,在不同快速消費品公司的工作經驗超過20年。她在2011年加入香港電訊有限公司,並為寬頻 、nowTV、固網電話、HKT Education、益體健及DrGo等業務制定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
在2022年4月,吳詠欣小姐被任命為商務總監,以管理DrGo所有的業務。DrGo是一個遙距醫療行業的市場領導者,亦是一個推動醫療行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驅動型企業。
更多e療解碼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立即訂閱掌握投資創富資訊【 https://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