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日本加強制裁 俄高官指戰事可能超過10年(持續更新)

環球政治 11:41 2023/05/27

分享:

分享:

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已持續457日,俄羅斯僱傭兵集團「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表明,將於下周四(6月1日)全面撤出烏東前線巴赫穆特(Bakhmut)戰區。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明言,戰機並非俄烏戰爭的「神奇武器」。

俄軍動員最少130萬,西方估計陣亡或嚴重受傷人數約20萬。

  • 超過1,000間外國企業撤出﹑暫停或縮減俄羅斯業務。
  • 透過獨立公投宣稱烏克蘭4個地區加入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約15%領土。
  • 情報估計,俄國實際奪取控制權烏克蘭領土約11%。
  • 烏克蘭估計,至今俄軍已喪生超過20萬人

 

  • 烏軍預料動員約50萬,估計約13萬人陣亡或嚴重受傷。
  • 烏克蘭平民死亡人數超過8,000,但外界普遍相信喪生者人數更多。
  • 超過800萬難民逃離烏克蘭。
  • 烏克蘭估計4成供電基建受破壞。

俄軍最新攻勢(5月25日)

【本港時間5月27日】

【05:40】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指,俄羅斯導彈擊中國內第四大城市聶伯城(city of Dnipro)一間心理診所及獸醫診所,造成最少2人死亡,及30人受傷。

【本港時間5月26日】

【18:00】日本政府周五(26日)宣布,加強制裁俄羅斯。內閣官房長松野博一透露內閣已同意進一步制裁俄羅斯,聯同其他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及國際盟友,改善烏克蘭局勢。新制裁包括凍結部分俄羅斯個人及團體的資產,禁止向俄羅斯軍方相關機構的出口禁令等。

松野博一同時批評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周四(25日)達成的核武部署協議,強烈譴責俄方的核武威脅,表明絕不允許使用核武,要求兩國停止行動以免升級局勢。

【14:20】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表示,俄烏戰爭可能維持十分長時間,戰事有機會達10年以上。梅德韋傑夫形容只要烏克蘭繼續存在「納粹」政權,一切停火只是暫時性質。

【10:57】瓦格納首領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指兵團會在6月1日完成交接,巴赫穆特戰事將由俄軍全面接管。

【01:48】奧斯汀稱歐洲盟友將協助訓練烏克蘭士兵使用F-16戰機,但強調有關行動成本高及十分複雜,不會是解決俄烏戰爭的方案。奧斯汀強調,防空系統仍然是烏克蘭目前最需要的軍備。

【本港時間5月25日】

【11:01】俄羅斯指控邊境地區別爾哥羅德(Belgorod)的親烏武裝分子使用美國製軍備,華府表示正調查事件,強調美國已向基輔明確表示,它不支持任何使用美國製軍設備的此類情況。

【05:40】俄羅斯僱傭兵集團「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透露於巴赫穆特(Bakhmut)折損兩萬兵力。

【本港時間5月24日】

【14:07】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三(24日)表示,日本無計劃加入北約(NATO),但承認知道北約有意在當地設立聯絡辦公室。

【10:40】俄羅斯國防部聲稱,擊斃超過70名「烏克蘭士兵」,並把後者迫回烏克蘭境內。烏克蘭副防長Hanna Maliar宣稱,攻擊者是俄羅斯愛國分子,希望改變俄國政權。【下一頁】

【00:47】俄羅斯法庭下令,延長扣押格爾什科維奇至8月。美國政府再次呼籲俄羅斯,立即釋放格爾什科維奇。

【本港時間5月23日】

【10:41】別爾哥羅德地區首長格拉德科夫(Vyacheslav Gladkov)指,當地兩個地區有房屋及政府建築被攻擊,並造成破壞。兩個反俄政府武裝組織分別宣稱,周一進攻別爾哥羅德地區。烏軍表明,烏方與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地區襲擊事件無關。【下一頁】

【02:24】北約「北方集團」(Northern Group)的防長周一在波蘭召開會議,波蘭防長Mariusz Blaszczak指會議集中商討如何合作,加強12個歐洲北部國家的安全。

【本港時間5月22日】

【11:11】瓦格納首領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表示,已達成對巴赫穆特的軍事控制承諾,會在當地建立防守據點並移交至俄軍,會在周四撤兵衝突地區。

【08:22】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Anatoly Antonov)周一(22日)表明,烏克蘭無人員及能力執行F-16戰機行動,暗指北約(NATO)戰機援助等同直接參與衝突,揚言俄國政府會作出回應。安東諾夫亦重申,攻擊克里米亞(Crimea)等同攻擊俄羅斯本土。

緊貼地緣政治變化,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按此

責任編輯:嚴智勇、吳漢培、林建忠、鄭錦玲、李俊儀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