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學界爭議】學者:AI或生成「貌似合理錯誤訊息」 盤點4大反制ChatGPT工具助分辨
▲ ChatGPT不僅有問必答,還可用於撰寫流暢文章,可是當學習過程「一問就有答案」,學生便難以學到邏輯思考、如何寫作,甚至修改文法問題,繼而掀起AI動搖學術水平等憂慮。
近日風靡全球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引起教育界對於AI會被濫用來作弊及「請槍」寫論文等的擔憂,港大上周更宣布禁用ChatGPT。有資訊科技界人士及學者分別指出,長遠而言,應用AI的勢頭難擋,教育界反而應開放討論使用守則,並且可善用現時各界相繼推出反制ChatGPT抄襲內容的識別工具。
AI類型五花八門,隨著ChatGPT的出現,進一步將AI的應用層面拉近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不僅有問必答,還可用於撰寫流暢文章,甚至通過了法學院、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等。可是,當學習過程「一問就有答案」,學生便難以學到邏輯思考、如何寫作,甚至修改文法問題,繼而掀起AI動搖學術水平等憂慮。
據瑞銀集團報告指出,ChatGPT面世僅兩個月,截至上月底的用戶人數已突破1億。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這現象同時反映ChatGPT的勢頭難擋,並且已逐漸滲入人類未來生活,因此:
教育界反而應正視當中利弊,開放討論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管及使用守則,而非『一刀切』禁用ChatGPT。即使如此,也可能有學生悄悄地用,難以消除所有隱憂及爭議。
【AI攻入法律界】Allen & Overy 引入聊天機械人 成法律界之首
【AI對話實測】ChatGPT AI技術癲覆搜尋體驗? 實測手機App聊天機械人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何宏禧則認為,ChatGPT這類AI聊天機械人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是有助學習及工作的工具,「就好像我們會鼓勵同學在互聯網作資料搜集,或使用如Grammarly的網絡應用程式校對自己的寫作一樣。」他直言,現時主要問題在於會否有人濫用這些工具,聲稱直接由AI輸出的文章或程式碼是「自己的創作」
所以這才涉及到學術倫理方面的問題,AIgiarism(AI based plagiarism,基於AI的抄襲)也在全球學界引發很多關注和討論。
學校禁用 未來職場仍有可能用到
方保僑又比喻,現時情況如同昔日未准許帶計算機進場考試,指出現階段最重要是「了解如何去擁抱未來科技」,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甚至學習上採用AI而同時不會犧牲整個學習過程。他解釋:
因為ChatGPT等生成式AI的出現,導致使用互聯網的模式改變,以至Web 4.0的呼聲出現。盡管在學校、學習環境中禁用,可是踏入工作環境後,仍有很大可能會用到。
早前不少用戶在使用ChatGPT後也指出,基本上詢問各類型的問題也可生成答案。惟答案對與錯,也取決於其資料庫的訓練數據更新程度,現時ChatGPT所提供的答案,資料僅截至2021年底。因此方保僑及何宏禧均表示,在使用AI時用家也要懂得驗證答案真偽。
【AI搵答案】不法分子曾利用ChatGPT 製作釣魚郵件內容
用家宜審視準確性 認清致幻陷阱
何宏禧指出,盲目引用AI聊天機械人的訊息其實也有一定風險,「國外早已有研究發現,AI聊天機械人很多時會給予貌似合理的錯誤訊息,去年末Meta停運的Galactica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他提醒使用者必需自行審視所得資料的準確性,小心AI提供一種看似正確但其實內容完全虛構的答案,掉入AI使人「産生幻覺」(Hallucinate)的陷阱。
此外,現時大專院校採用反抄襲軟件如Turnitin,主要是透過搜尋互聯網上的資源以生成作品的相似度報告(Similarity Report)。何指出,軟件並不能有效偵測出由AI聊天機械人每次不一樣的輸出,因此應對AI衍生的問題仍需要使用其他反制ChatGPT的識別工具如ZeroGPT(見下表),「這些應用透過深度學習來分辨文章的作者是人類還是AI。」
4大ChatGPT識別工具 分辨生成式AI內容



記者:張寶燕
全新Samsung Galaxy S23系列已正式登場,本報記者早前也搶先上手實試,想了解更多這款新手機,即看記者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