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App 獨家
前往
掃描開啟:

【醫療科技】智能咬合牙套 精準控制輪椅手機

18:00 2023/02/11

分享:

分享:

牙齒咬合的模式可提供高精度的控制能力,所需的訓練經驗要求也較少,能覆蓋大部分神經障礙患者和殘疾人士的能力範圍。(NUS)

鍵盤和輕觸式屏幕是控制電子設備的常見工具,但對於雙手不靈活的神經障礙患者或殘疾人士來說,仍是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智能咬合牙套」,能通過牙齒咬合動作,配合光纖壓力傳感器,精準控制電動輪椅、電腦和智能手機。

現時主要的醫療輔助技術,例如語音識別(Voice Recognition)、眼球追蹤(Eye Tracking)和人機交互(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等,都能幫助神經障礙患者操作電子設備,協助他們過更獨立和自主的生活。然而,這些技術容易受環境干擾、控制精準度、成本和維護等因素限制,結果阻礙了普及化應用。

【防疫科技】MIT研口罩測量器 分析臉形舒適度

以語音識別為例,它需要安裝一個大型的操作儲存器,且只能在低噪音環境中操作。眼球追蹤則需要在用戶面前安裝一個鏡頭,但頻繁的眼球運動也容易使人疲勞。至於人機交互系統需要將有綫儀器連結人腦,同樣存在入侵性風險。

磷光接觸墊 組成光纖傳感器

為解決以上各種缺點,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同發明了一款配備光纖壓力傳感器的「智能咬合牙套」,能通過不同的牙齒和口部咬合模式,準確而快速地轉化控制電子設備的指令。

負責該項目的NUS化學系劉曉剛教授表示,咬合力(Bite Force)經常被用作評估咀嚼功能的參數,但其潛力卻一直沒被開發。他認為牙齒咬合的模式可提供高精度的控制能力,所需的訓練經驗要求也較少,能覆蓋大部分神經障礙患者和殘疾人士的能力範圍。

【醫療科技】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及早識別冠心病

智能咬合牙套主要靠分布式光纖(mp-DOF)傳感器運作,這些傳感器是由含有不同顏色螢光粉的磷光接觸墊(Contact Pads)組成,並放置在一個柔性護齒牙套內。

用戶咬合力度 轉化操作指令

用戶將智能咬合牙套放進口腔後,可通過不同程度的咬合力度,使接觸墊變形並發出不同顏色和強度的光,這些光再由機器學習算法進行測量和數據化處理。然後,收集的數據會轉化成操作指令,遙距控制各種電子設備,例如電腦、智能手機和電動輪椅等。

劉教授表示,複雜的咬合模式可轉化為特定數據輸入,其準確率高達98%。此外,由於接觸墊的發光原理是在毋須外部光源的情況下進行,因此有別與傳統的電子壓力傳感器,絕不容易受到電磁干擾影響。

【醫療科技】長者智能警報襪 防跌倒失救亡

他又提到:「該控制器重量只有約7克,與現有的醫療輔助技術相比,明顯更輕便及易用。」除了用於操作電動輪椅外,智能咬合牙套也適用於多功能機械傳感應用技術,例如柔性電子纖維、電子皮膚和牙科診斷等。

現時每個智能咬合牙套的生產成本為100新加坡元(約592港元),劉教授預計,當大規模生產時,成本將可大幅降低。雖然目前的原型只為排列整齊的牙齒設計,但未來可為有不同牙齒形態、或戴假牙的用戶,開發一種不規則排列的款式,迎合更廣泛的用家需求。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記者:陳卓賢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