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奇葩】全方位提高知名度 公關公司疫後生意增50%
餐飲業在疫情期間苦不堪言,其實背後的產業鏈也不好過,如不動動腦筋,一樣傷亡慘重。本來主打餐飲業公關及營銷的Hungry Limited,初起步便面對疫情帶來的重擊,創辦人冼嘉頌(Jonathan)不得不重新思考業務要如何持續發展,最後他透過全方位提高公司知名度及改變經營策略,疫情前後生意額增加了50%,安然度過一波又一波的驚濤駭浪。
專心才會專業
「KOL的世界很分散,美容、飲食、科技、旅遊、親子等範疇,如果不專心致志,就會不夠專業。」本着「人人都要食飯」的理念,Jonathan於2018年開設了Hungry Limited,專門做餐飲業的公關及營銷工作,豈料開業半年便迎來社會運動,剛開始的工作都停滯不前。
Jonathan沒有因此而閒下來,他積極為新公司作好準備,除了做好給客戶的服務計劃,建立好各司其職的工作團隊,本身為KOL的他還全方位拓展人脈,提高公司知名度。首先他選擇參加飲食業的商會,如餐飲聯、稻苗等等建立網絡,但如何在芸芸眾生中發光發亮?答案是不問回報,幫助別人!
參加比賽打響名堂
「真心去幫助別人很重要,虛情假意太容易辨認,不如不做。」所以當別人詢問他的專業意見,他都樂意分享,除商會之外,也會到獅子會、扶輪會等幫忙,如參加工作坊、一起做曲奇等,「熟絡了之後大家自然會詢問你的職業,有機會就介紹生意給你。」現時他仍會為非牟利機構提供一些不收費項目,「例如幫手聯絡記者,反正不會佔用很多時間,做了又不會蝕錢」。
此外,Jonathan還會參加不同的比賽,提升公司認受性,例如是「Ad x Pub 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 X 出版宣傳支援計劃」,當時Hungry Limited被配對為一本烹飪書做宣傳,拿了「我最喜愛廣告大獎」後,馬上接到叁拾士多的大型項目,為他們拍攝微電影及籌備首映禮等;之後奪得JCI的「創意創業大賞」,亦讓他成功加盟只有得獎者才可以進入的「創意創業會」,進一步拓展商機。
疫情期間轉戰包裝食品
疫情期間,Jonathan「只做餐飲」的如意算盤打不響,「尤其是2020年中至尾,fine dining死得很徹底」,所以他的經營目標,由最初的餐廳轉移到包裝食品及凍肉批發方面,其中「樂婷媽媽」的雞煲令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樂婷是單親媽媽,本來在石門自設工場,每天與工友們不停醃、不停炒雞煲,然後包裝後在網上發售,Jonathan為品牌重新包裝,一個華麗轉身,在2021年的香港美食博覽平地一聲雷,獲得不同媒體共60個報道,一夜之間,不單雞煲爆紅,Hungry Limited也變得炙手可熱,「此舉令行內十分哄動,我們的知名度亦立時爆升。」同年,他們的生意額相比開業初期飇升了300%至400%,十分驚人。
說到現時市況,Jonathan坦言剛放寛時很多香港人去了旅行,令本地餐飲業一池死水,但現在「要飛都飛完」,業界已慢慢復甦,他的項目也正在增加,「其實無論餐飲市道好或差,餐飲業都需要宣傳,只是單價不同」,原來說到尾都是那一句:人人都要食飯!
任飲任食將繼續吃香
近年市民荷包大縮水,很多人都選擇不買衫褲鞋襪,但卻仍然很樂意出街食飯,「尤其是現在放寛了限制,很多人都會出來聯誼歡聚。」Jonathan說。
在未來半年,他預計任飲任食和雞煲仍然會大行其道,「現時每餐飯人均使用$200至$300左右,我預算半年後會調升至$500至$600,中價市場會吃香,高品質的外賣店亦會彈起,但fine dining則不會有很大進步空間。」
【推廣香港】Hello Hong Kong整裝待發 美麗華集團對業績樂觀
本報記者:歐陽佩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