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香港經濟】美銀上調香港經濟增長預測至4% 一文看清各行評論香港GDP(附表)
政府公布,預估2022年第4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跌4.2%,2022年全年計,香港GDP實質跌3.5%。多間銀行陸續公布調整對香港今年GDP增長預測。
大行 | 2023年香港GDP最新預測 |
東亞 | 3.5% → 5% |
美銀 | 3.1% → 4% |
大新 | 3.6% |
恒生 | 3.5% |
大和 | 3.1% |
花旗 | 3% |
美銀:上調香港GDP預測至4%
美銀將今年香港GDP預測由3.1%上調至4%,以反映貿易、消費及投資重啟所帶來的刺激。該行相信,重啟將在三方面直接及間接支持增長,包括1) 內地遊客消費將會推動香港的服務端、出口及商業收入;2) 跨境貨車限制移除,相信貨車運力將在今年首季逐漸恢復,並促進貿易活動;3)企業收入增加及氣氛好轉將為投資增長帶來支持。另外,該行認為,隨著經濟增長勢頭增強,港府將減少財政支持。
花旗:出口全年或維持疲弱
花旗表示,預期香港經濟將在今明兩年走出衰退,在中港加快通關下,將顯著提升香港恢復動力。不過,花旗相信,今年出口或全年都維持疲弱,與內地的經濟活動反彈及疫情相關的物流阻礙消失,有助抵銷部份貿易的不利因素。內地高端客回歸將支持香港首季的復甦,當旅遊限制再放寬,大眾旅遊將會在次季回來。花旗維持香港全年經濟按年增長3%的預測。
大和:政府今年或停發消費券
大和發表報告,認為內地轉為與病毒共存之下,令香港的物流運作復常,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出口前景,故將今年全年香港的GDP增長預測,由此前的增長2.5%,提高到增長3.1%。報告指,服務出口可能在今年獲得更大的牽引力,隨着物流業務的恢復,今年運輸出口可能會略有改善。
私人消費方面,大和預計,在財赤擴大、財政儲備縮減下,政府將減發甚至停發消費券。而在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今年的投資支出可能仍疲弱,預計美聯儲緊縮的貨幣政策今年不會有轉向,故大和料港元流動性將繼續緊張,是一個不利於投資支出的因素。
東亞上調GDP增長預測至5%
東亞銀行 (00023) 將對今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的3.5%增長,上調至5%左右。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蔡永雄解釋,當香港及內地往來的限制全面放寬,勢將為香港旅遊和零售行業注入強心針,正面效果將傳遞至跨境金融、保險和醫療等各行業,惠及整體消費、投資及就業市場等多方面,並足以抵銷環球經濟不明朗和貨幣政策緊縮的負面影響,故此上調經濟增長預測。
蔡永雄預期,香港今年通脹率維持於約1.9%的溫和水平,失業率則加速回落至接近全民就業3%。他又指,縱使聯儲局加息周期未完,今年將再加息2至3次,但香港銀行的加息幅度將落後於美息,加上香港經濟在與內地正式通關後勢將加快復甦,預期私人住宅樓市將出現前低後穩的格局,全年樓價料於數個百分點內窄幅波動。
大新:第4季外貿為1975年以來最差季度表現
大新銀行 (02356) 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香港第4季經濟預估遜於市場的2.9%及該行預期的2.8%。第4季外貿表現進一步轉差,其中出口按年下跌24.8%,跌幅較第3季的15.8%進一步擴大,為1975年以來最差的季度表現,主要受到外圍及內地需求疲弱拖累;進口跌幅亦擴大至22.8%,跌幅高過前一季的16.4%。固定投資按年跌幅略為收窄至11.2%,但仍連續5季錄得倒退,或顯示本港通關速度較其他主要經濟體為慢,而且利率顯著上升,不利商界投資意欲,樓市和土地相關交易也可能持續收縮。
該部指,隨着香港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經濟邁向復常,加上今年初起逐步恢復與內地通關,料有助消費市道及樓市表現。外圍方面,內地經濟或逐步回穩,但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外貿復甦速度或較緩慢。該行預料香港今年全年經濟將錄得3.6%增長。
恒生:預期今年香港經濟增長3.5%
恒生銀行 (00011) 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表示,香港第4季經濟增長較該行原先預期的按年下降3%遜色,大概反映外圍環境轉差及息口上升的影響。歐美經濟放緩,令香港第4季對外貿易貨量跌幅擴大,而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亦令本地投資繼續下降。但防疫措施放寬,加上政府的援助政策,為本港經濟提供一定支持。
薛俊昇續指,香港與內地經濟今年加快復常,相信有助進一步支持本港經濟復甦步伐加快,該行預期今年香港經濟回復增長3.5%,雖外圍環境不明朗及息口高企的影響繼續存在,但對香港經濟前景審慎樂觀。
相關文章:
【香港經濟】香港2022年預估GDP收縮3.5% 第4季按年跌4.2%
【香港經濟】香港12月出口跌29% 創逾68年最大跌幅 料短期受累環球增長疲弱
編輯:胡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