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營商】第1季「渣打中小企指數」穩步回升至46.7 「環球經濟」分項指數銳增14.4點
▲ 5大分項指數中,除「盈利表現」外,其餘4項均有所上升,當中以「環球經濟」升幅最顯著。(楊嘉軒攝)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31日)公布第一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由去年第四季的44.2穩步回升至46.7,惟較去年同期低1.4點。受惠中港通關及防疫措施鬆綁,本港中小企迎來𥌓光,營業信心顯著增強。
5大分項指數中,以「環球經濟」升幅最顯著,按季銳升14.4點。渣打銀行(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解釋,香港及内地逐步恢復通關及內地經濟快速復甦(撇除最近內地疫情所帶來的短期性影響)等利好因素都促使營商指數及信心上升。
內地疫情受控及逐步對外解封,本港中小企重燃業務拓展至大灣區的冀望。近4份1受訪中小企表示,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而已經或考慮將業務進一步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或增加投資。黎少斌表示,中小企自身對大灣區地域政策、措施及市場的了解,是影響其是否適合進軍大灣區內地市場的關鍵。
只有少於4成(35%)受訪中小企表示對大灣區的規劃或政策措施有所了解。「不熟悉當地法規」、「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客戶需求有差異」等,都是中小企進軍大灣區投資的絆腳石。黎少斌強調,生產力局已聯同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及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共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提供適切的灣區行業資訊和技術經驗分享,冀助提升本港中小企在灣區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莊成鑫指出,商會內有7成會員對進軍大灣區市場表示有信心。莊成鑫坦言,拓展大灣區市場不能「躺平」靠政府提供支援,需要更多參與大灣區內城市會議及與區內營運機構交流,從而找到互惠、互利、互贏的商機。同時,莊提醒欲進軍灣區巿場的中小企要多預先認識內地文化,以便制訂出針對內地客人的營銷策略。
劉健恆預料,隨著本地及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快,本港和內地市場氣氛及營商環境今年將有非常明顯改善。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不少中小企預計會增加本季投資額,反映商界正逐步重拾投資信心,為與內地全面通關作準備。」劉健恆指,渣打銀行樂觀預測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錄5.8%增長,略高於市場預期的5.0%至5.1%水平。
記者:楊嘉軒
【開市追揸沽】北水重臨港股有力再衝? 商湯飆兩成追揸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