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用事業被批寧用巨利派息 拒為欠款停電戶找數

環球社會熱點 18:16 2023/01/30

分享:

分享:

受俄烏戰爭導致的能源短缺影響,美國部分地區去年曾一度停電。但有分析顯示,當地大型公用事業公司獲得創紀錄利潤。分析亦同時發現,部分公用事業企業近年花費數十億於股票回購及派及股息等方面上,卻不肯用小部分利潤免除停電家庭的欠款。

英國通脹輕微回落 連續第2個月下跌 【下一頁】

監察機構Energy and Policy Institute和分析機構BailoutWatch合作分析,根據可獲得停電數據的美國30個州份數據,發現公用事業公司在去年10個月內停電150萬次,料全國共停電420萬次。而且情況更正在惡化,去年頭10個月的停電次數,較2021年激增近3分1,而停天然氣次數亦大增76%。

若按地區計算,伊利諾伊州(Illinois)期間停電次數最多,共錄得逾50萬次。其次則是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佐治亞州(Georgia)、密歇根州(Michigan) 及俄亥俄州(Ohio)。

德國反擴建煤礦示威爆衝突 瑞典環保少女被押走 【下一頁】

報告亦查看12間大型企業的財務文件,結果發現,部分大型公用事業公司在股票回購、向股東支付股息及支付高層薪金方面,花費高達數十億美元。平均每間公司在股息的花費達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相關企業亦共向約70位高層人士支付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的報酬,即每位高層人士每年獲利590萬美元(約4,602萬港元)。

惟報告同時發現,有關企業490萬戶停電家庭的欠款只佔僅佔其股息開支的1%。

研究人員兼能源正義社運人士Selah Goodson Bell表示,停電對低收入和有色人種用戶影響尤其嚴重,而悲慘情況正是因企業謀取暴利造成。報告指,停電允許企業透過不穩定性懲罰客戶,但同時亦令其獲得創紀錄的利潤,並向投資者支付巨額。她指最明確的解決方法,就是禁止關閉能源供應,因為使用能源是人權的其中一項。

追蹤國際熱話,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按此

責任編輯:李俊儀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