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獨家專訪】滙豐新一代大班曾在傳媒工作? 廖宜建:不要被職涯規劃框死自己
▲ 【獨家專訪】滙豐新一代大班曾在傳媒工作? 廖宜建:不要被職涯規劃框死自己
廖宜建兩年前與羅銘哲(Surendra Rosha)一同接棒王冬勝,成為滙豐 (00005) 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在銀行界事業路平步青雲,48歲之齡當上滙豐香港「大班」,廖宜建卻非初出茅廬隨即投身銀行業,而是先在傳媒機構工作。廖宜建笑言自己「不是三歲定八十」,年輕人有職涯規劃有好處,但更重要是保持靈活和好奇心,不用太早框死自己。
廖宜建父親是香港首位華人政務司廖本懷,而父親在日治台灣長大的背景,讓他對日語產生興趣,在英國倫敦大學修讀日語及經濟學雙學士學位。
他畢業後首份工作是在英國為日本傳媒當繙譯,後來才轉投日資行的歐洲債市交易室,展開金融生涯,「當時就在倫敦碰巧入了交易室,一做就在交易室做到2015年」。他自認早年並不熟諳金融,但交易室急速生態令他很快能自行交易。
廖宜建報慶訪問報道:
97回港發展 2005年駐內地工作
1997年,廖宜建向滙豐寄出履歷,獲時任滙豐香港「炒房」主管、後來成為行政總裁歐智華(Stuart Gulliver)直屬下屬飛赴英國和他面試,讓他覺得這家是重視人的銀行。
廖宜建加入滙豐後,2002年起負責內地債市,2005年親身進入內地工作。他坦言,當時香港佔中國經濟體相當可觀的比例,難以想像內地金融市場發展到如今這般龐大,「這當然是很重要的市場,但我更多是抱嘗試新事物的心態」。
廖宜建:港人絕對有空間在金融界發展
隨近十多年愈來愈多內地專才在香港金融界發展,近年不時有討論港人在金融業是否仍具競爭優勢。廖宜建稱:「我可以斬釘截鐵說,絕對有空間讓任何人去服務這個領域。」
(訪問前)我剛剛見一位客人,討論過程讓我覺得用金融服務企業,以至達成他們夢想,是好精彩的事。聆聽到他們的主意,然後運用智慧訂造解決方案,是借貸?是上市?而是不再需要上市?你有方方面面的方法,從零開始去服務他們。最差的是你有既定事實、套路,去服務有不同需要的人。
他認為,科技、政治不斷演變,金融人才必須能應變、能學新事物、具延展性。
滙豐前兩代華人「大班」曾非初畢業即加入銀行
無獨有偶,前兩任滙豐華人大班鄭海泉、王冬勝大學畢業後也曾在銀行界以外工作。
鄭海泉中大畢業後,曾在志願團體工作兩年,其後赴外國進修後才加入銀行界。大學主修電腦的王冬勝畢業後曾在美國大學任教師,回港首份工作也非銀行業,而是在美資公司工作,其後因協助銀行電子化數據庫,才正式投身銀行界。
相對於現今社會強調「起跑線」、職涯規劃,廖宜建認為,每人成長過程都有許多空間,「你可以有個框,但個框應該要不斷接受衝擊,質問自己為何個框還在?它是否值得錨定?」
相關文章:
【HSBC滙豐】廖宜建專訪:跨境理財通價值今年真正體現 「潛力以倍數形容」
【ESG】滙豐廖宜建:北京香港可從三方面合作發展綠色金融 共建國際化碳交易市場
【開市追揸沽】北水重臨港股有力再衝? 商湯飆兩成追揸沽策略
記者:胡學能、麥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