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常】跨境電子商貿如何借助新興物流科技加速?
隨著內地最近放寬防疫措施的優化安排,香港逐步恢復兩地的跨境物流。展望2023年首季,香港物流業界仍將面對不少外界挑戰,預料未來一季的物流需求將繼續持平,當中全球各地區的高通脹率將是其中一個關鍵影響因素。
面對高通脹率,這致使貨物運送成本大幅增加,而以美元等較昂貴的貨幣結算將降低物流需求。另外,因應明年農曆新年較往年提早約半個月,預料這將令2023年的首個傳統旺季高峰期因而抵銷。
內地跨境電子商貿市場強勁需求
縱然2023年首個季度存在著某些隱憂,不過香港的物流業界仍可展望由電子商貿市場帶動物流需求。根據內地最近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2022年全年的跨境電子商貿市場規模預計將達至15.7萬億人民幣,而因應疫情期間湧現的網上消費習慣將有持續的趨勢,相關市場亦預計將會繼續蓬勃發展。
投資推廣署與羅兵咸永道較早前發布的聯合報告亦指出,香港是世界各地的企業進入內地及東盟電子商貿市場的最佳地方,因此香港物流業界應捉緊機遇,繼續充分發展其潛力。
面對電子商貿市場強勁的發展勢頭,整個供應鏈亦需繼續加快數碼轉型,重塑傳統物流業界的面貌。大部分擁有網上銷售渠道的零售商為加強競爭力,正致力透過數碼化,以革新物流層面的客戶體驗。
從小型網上商店以至具規模的電子商貿企業,均逐漸應用各種物流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相關技術,致力提升客戶從選擇物流配送方式、網上支付運費,以至貨運保險及實時狀態追蹤等一站式網上物流體驗。
當今客戶除了對貨物運送的速度有更高要求外,更期望能夠全盤掌握貨運過程的實時狀況,例如實時庫存紀錄、貨物運送狀態等,而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於電子商貿的物流過程中則變得更為關鍵,方便客戶隨時準確追蹤貨物運送情況。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更可實時整合物流路線的情況,當出現因突發意外、疫情或地緣政治因素而導致港口關閉、航線更改等情況,客戶均可追蹤及監督物流過程,同時讓網上零售商靈活安排合適的後備路線,減低額外成本。
綠色物流將是提升供應鏈可持續性的關鍵
隨著全球各國正逐步訂立邁向碳中和目標的措施,綠色供應鏈亦成為香港物流業界的焦點。藉著物流科技,電子商貿企業除了能透過數碼化讓牽涉繁重文件的物流業實現無紙化,亦能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計算物流路線的碳排放量,繼而選擇較少碳足跡的綠色物流方案。
另外,環境、社會與管治(ESG)元素現已成為當今投資者評估企業經營的指標之一,部署物流科技減低碳排放將有助電子商貿企業實施其ESG政策,從而增加吸納外資投資的機會,進一步拓展至海外市場。
撰文 : 謝凱澄 FreightAmigo 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創辦人
欄名 : Smart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