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寒冬】疫後科企生意放緩 方保僑:未需過度憂慮
科企裁員消息浪接浪、股價一度暴瀉,最新傳出的就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宣布在全球裁員12,000人,佔總員工人數6%,同時是Alphabet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裁員。
本周另一科企巨頭微軟(Microsoft)亦裁員11,000人,規模將大於去年多次裁員幅度。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Microsoft將於1月24日公布最新財報之前,發布裁員計畫;亦有指Microsoft非常堅定地規劃並加碼投資開發出爆紅人工智能(AI)ChatGPT的Open AI,恐將資源繼續轉移至AI等其他領域。
短期科技界的環境是否很不利?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分享,當中情況可理解為之前兩年銷售業績太好,今年預計無而為繼,裁員削支為先做準備的防風措施。
【醫療科技】兩科企推健康管理平台 料3年內增逾百部自助配藥櫃
方保僑解釋,疫情早期,為讓員工在家工作,不少公司大肆添購設備,香港亦出現過搶電腦的情況。其時多間科技設備的公司,以至提供相關服務的服務如線上會議的企業,業績自然水漲船高。但各地宣布復常,這些已添購的裝備仍在,短期內不見得會再有需求。
情況就有如,疫情讓一些公司提早做了兩三年份的生意,現在只是還回去。
他續指,其他疫情受惠如電商業務的公司,已陸續預計相關需求減少,消費重回實體市場,趁現在減少員工數目亦是自然之舉。甚至有一部分數碼概念如元宇宙,實因疫情而提早催生,復常後短期內的成長必然放慢。但方強調,對科技業界走勢毋須過度悲觀。
科企相比疫前已大幅擴張,現時縮減規模亦不見得會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自去年開始,全球科技業相繼因經濟惡化、供應緊縮,以及需求放緩等,開始凍結招聘甚至大規模裁員,包括亞馬遜(Amazon)及Meta,在去年末已分別裁員1.8萬人及1.1萬人;Twitter員工人數亦減半。
記者:周俊霖、張寶燕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