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2023】節日氣氛暢旺+消費意慾勝舊年 農曆年生意料按年最多升3成
農曆新年將至,旺角排檔出現趁最後機會辦年貨的人潮,綜合排檔負責人反應,今年人流明顯比去年暢旺,市民消費意慾亦較往年強,人均消費至少約200至300。場內排檔檔主表示,售賣乾貨的店舖普遍錄得生意升幅,惟售賣濕貨的則錄跌幅。另一方面,受訪市民均表示,今年農曆新年消費比往年多10至20%,認同今年節日氣氛較往年好,消費意慾因而上升。
【旅遊復常】日本去年12月遊客同比暴增112倍 目標2025年回復疫前水平
有售賣賀年揮春的檔主反映,今年生意最多升3成,其中勵進行的店舖負責人何小姐表示,去年人均消費只有100至200元,今年則升至最高約400元。然而,何小姐抱怨她的排檔被迫提早「收爐」,主因中國通關後,內地工廠工人紛紛提早回鄉度歲,令工廠被迫停工,因而影響產品供應,「好多款式一早賣光,但沒辦法添貨」。
中港通關理順運輸成本及時間
專營元寶蠟燭香及賀年揮春的福生祥香莊,其店舖負責人何太則表示,今年生意額比往年升2至3成,揮春的銷情最好,其中最多人選購「身體健康」和「貨如輪轉」。何太指,人均消費由幾十到幾百也有,因為她售賣的產品範圍較廣,各自性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她續指,揮春、元寶蠟燭香是農曆新年的傳統必需品,「習慣拜神的一樣會繼續拜」,不容易受消費意慾變動所影響。此外,何太對中港通關感到高興,主因運輸成本和時間能大幅下降和縮短,「由船運的1星期,縮短到跨境陸運的1至2天」。




風水玄學家加持 助提振生意額
至於有20年售賣12生肖掛飾經驗的檔主杜先生則表示,今年生意稍微下跌。他解釋,客人買掛飾為求安心、招財化煞,因此當經濟不景時,他的生意反而會更好。今年最多人選購的是化解犯太歲的12生肖掛飾,選購作自用的人均消費約100至200元,而用作送禮的則近2,000元。杜續指,著名風水學家在電視節目中提及來年建議的生肖掛飾後,有助提高他的產品銷售額。
濕貨生意額按年最多跌5成
然而,場內售賣濕貨的檔主普遍表示生意額錄得跌幅。雪の果水果店的負責人阿雪表示,今年生意額比去年下跌30%。阿雪認為市民今年購買水果的消費意慾比往年低,同時亦較手緊,她估計或與消費力用於外遊有關。阿雪續稱,今年的來貨價上升近1成,來自美國、澳洲的產品比往年貴,而來自中國內地的則較往年便宜,相信與中港兩地通關有關。
另外,專營本地無激素鮮雞和鴨的順明雞鴨,其店舖負責人何先生稱,今年的生意比去年下挫近5成。他指,月初至今只接到近30張定單,客人主要用作團年和拜神。在沒有加價的情況下,今年的人均消費約200至300元,比往年的300至400元少。他抱怨受水貨冰鮮雞鴨所影響分薄其生意,同時認為市民今年希望一切從簡。
消費意慾暢旺 物價上升無阻購買力爆發
綜合受訪市民反應,今年農曆新年消費金額比往年上升10至20%,普遍認同今年新年氣氛較好,消費意慾因而上升。受訪李小姐表示,至今她已花近5千元,大部分用作購買海味自用和從禮。另外,受訪潘太認為今年農曆新年整體物價上升20至25%,尤以鮮花、餐飲升幅最顯著。她舉例,今年因防疫措施放寬,特地相約親友到酒樓吃團年飯,享用1個近4千元的12人用全包宴套餐,惟潘太續指,該套餐往年只需3千元左右,「足足貴了1千元」。
整體而言,今年農曆新年受惠疫情放緩,市面人流和消費氣氛整體比往年好,惟要回復疫情前的水平,相信仍需一段時間。受訪市民的新年願望一致為「身體健康,疫情消退」,同時希望防疫措施盡快完全取消,能夠如以往一樣自由出入境,短期而言以前往東南亞國家的短線遊為主。
同時,港府公布最新失業率為3.7%,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指出,失業率持續回落,以及政府逐步放寬防疫限制,有利零售市道復甦。
【零售復常】大埔超級城投資600萬吸農曆年商機 按年升約10%
記者:楊嘉軒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