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闆生意經@iM網欄】通關效應未如理想 零售業前景宜審慎

名人薈萃 11:00 2023/01/18

分享:

分享:

等了又等,特區政府已宣布放寬防疫措施,以及在今年1月8日內地與香港開始首階段通關。惟中港通關似乎有點出現「反高潮」,通關首日並未出現旅客大量湧入的現象。

同場加映:【青姐話】一步一驚心  突破欠氣氛

日北上人流更遠超過南下人流。據入境處截至當日晚上8時的數據顯示,有逾3.3萬人經3個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口岸北上,綜合各管制站共有逾5.6萬人出境;至於南下香港的人數較低,有約3.5萬。可見北上人數的人明顯比南下的多。而南下和北上均未有用盡每日各約6萬人的配額。反映中港通免檢疫關後並沒有增加內地旅客主動來港的意欲。

疫情期間,內地「自由行」個人遊及商務來港簽注基本上停辦超過兩年,直至1月8日才開始復辦。有理由相信,即使內地人希望到港旅遊消費,始終需要一段時間準備,很難趕得及在通關首日即啟程。而審批簽注需時7個工作天,預料來港的內地旅客人流將1月下旬或2月起才開始逐步恢復。除此,自內地大幅放寬防疫限制後,內地多個城市均爆發大規模確診感染。目前正是內地人染疫的高峰期,料將影響短期內地人南下的人次,或要待染疫高峰期過後,南下人次才有顯著的復甦。

本地核心旺區如旺角、銅鑼灣、上水、元朗等在通關首日人流依然稀疏,不少店舖滿心期待迎接「自由行」生意,可是卻失望而回。現時離港北上的人多於南下來港,如內地疫情持續充滿變化,料復甦或需要多一段時間,因此,憧憬通關效應帶旺人流的現象或要待農曆新年過後才出現。

事實上,本地零售商家普遍對中港通關有利行業銷售不敢寄予厚望。不少商家稱,通關首日生意額與平日相若,街上的內地遊客亦沒有特別增多迹象。即使現時正是新年消費旺季的月份,生意亦不是特別地好。可能因為去年聖誕跟今年農曆新年僅相差不足一個月,人們的消費意欲或已提前釋放,因此對今年農曆新年的零售銷情沒有太大憧憬。

自疫情出現後,大部分零售商家已不敢囤貨太多或定價太進取,原因是疫情的影響性時常充滿變數,加上人們的消費模式不斷改變,萬一商家的預測跟現實的不符合,商店很容易就會陷入經營困局。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業主在通關宣佈後趁機加租,租金的調升往往是零售商的最大致命傷,如是此的話,本地零售行業前景仍是以審慎態度為尚。

同場加映:【溫股知新】恒指短期難再衝 三項部署助進攻

$150試閱《iMoney》電子版3個月,請按此

作者_Anna(馮文慧)簡介

前IM記者,現投身金融行業。白天上班8小時,跟一般白領無異,工餘時間則經營網店,從事玩具精品代購生意。愛好旅遊,本身做代購是希望幫補旅費,沒想到誤打誤撞下賺上一桶金並當上小老闆,在寸金尺土的香港開設實體門店。

更多小老闆生意經@Anna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imoneymag.com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Anna(馮文慧)

欄名 : 小老闆生意經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