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5000電子機票優惠券
新興市場貨幣的脆弱一環
2022年以來,伴隨美聯儲開啟激進加息週期,美債和美元走勢淩厲,新興市場遭受日益嚴峻的外溢性衝擊。個別經常帳戶持續逆差、本幣滙率高估、國內資產價格虛高的經濟體,如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黎巴嫩、緬甸等國家已陸續進入債務危機或貨幣危機的異常狀態。2023年,盡管美國及全球主要央行的加息節奏有望放緩,新興市場債務困境、資本外流、外滙枯竭等問題或出現階段性緩和,但考慮到全球貨幣財政緊縮條件延續以及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加劇,部分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仍將持續面臨可能的風險挑戰。
一方面,從外債規模占名義GDP(或GIN)的比重(該指標直接衡量一個經濟體來自外部債務壓力的高低)來看,截至2022年二季度,新市場中智利、烏克蘭、馬來西亞、波蘭、保加利亞、哥倫比亞、土耳其以及阿根廷的外債占GDP的比重均超過50%,其中,阿根廷、秘魯、烏克蘭、哥倫比亞在2022年前三季度外債占GDP增長速度較2021年顯著擴張。
另一方面,從外債償付能力來來看,新興經濟體的潛在貨幣風險主要基於三個方面:一是本國外儲規模與外債比;二是經常帳戶赤字狀況;三是發行外債「借新還舊」的空間。首先,從外滙儲備規模與外債比來看,當一國外債規模是外儲規模的三倍以上,則該國家發生貨幣危機的潛在風險將顯著抬升。截至2022年一季度,在新興市場國家中,阿根廷和智利的外債規模是外儲規模的6倍多,而烏克蘭、土耳其、埃及的外債規模是外儲規模的3.5倍以上,哥倫比亞、南非、墨西哥以及印尼的外債也已接近外儲規模的3倍。其次,從經常帳戶表現來看,南非和阿根廷2023年經常帳戶餘額惡化,加劇了外債償付的負擔。土耳其、墨西哥以及巴西經常帳戶表現的不確定性在提高,菲律賓和泰國經常帳戶近三年來持續逆差,盡管2023年有望恢復,但抵禦外部風險的脆弱性仍然較高。最後,伴隨全球主要央行在通脹壓力下普遍實施加息政策,美債收益率走高,新興市場對外舉債的總體成本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貨幣風險較高的國家分佈相比疫情前更加分散,反映出面對全球加息潮和經濟衰退預期,新興市場貨幣風險的聯動性和傳導性正在加劇。此外,盡管多數新興市場表示面對貨幣危機爆發的可能已經吸取了充分的經驗以有效應對,但內債與外債的聯動性可能會放大貨幣危機風險,尤其是在通脹環境高度不確定性的條件下,新興市場貨幣危機存在再次爆發的可能。
責任編輯︰梁浩碩
撰文 : 程實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欄名 : 實話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