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大娜移@iM網欄】醫療事故潰信心 醫者仁心挽狂瀾

名人薈萃 19:00 2023/01/16

分享:

分享:

剛看完張婉婷導演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兩個字:好看!其中有一個片段,袁國勇教授告誡一班志向讀醫的英華女生,必須懷有對病人的同理心及讀醫的興趣,才好踏進這座白色巨塔。

同場加映:【青姐話】一步一驚心  突破欠氣氛

傳統的儒家思想裏,「醫乃仁術」,為歷代對醫道的共識,「仁」的倫理推己及人,從「親其親」出發,仁心仁術即是視病人如親人子女。筆者在中環高級商廈裏,遇過平生見過最差勁的醫生,診金高昂,態度傲慢,對患者言辭刻薄,了無關切之心。又曾於雜亂的公立醫院,碰到極具耐性愛心的當值醫護,匆忙的步伐中,不忘留下細心的叮嚀。

最近一則悲傷的醫療新聞,令我感慨。兩名公立醫院醫生因漏開一個關鍵性的藥物,導致帶有乙型肝炎的病人患上急性肝衰竭而病逝,涉案醫生被警方控誤殺罪,明日提堂。這宗沉重的案件,無疑將在醫生與病患之間劃下鴻溝,錯與對論斷的同時,必為醫患關係造成深遠的影響。

醫者不易為,尤其本港面對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者日多,加上抗疫經年,醫療負擔百上加斤。公立醫院專科門診人滿為患,大約五位醫生一個上午要面診至少二百名病人,平均面見的時間約五至六分鐘,甚或更短,患者帶來的或醫健通內的檢查報告,來不及仔細翻看,已要展開程序:梳理近期病歷、火速問診、回應病人及家屬提問、開藥,寫打針紙、覆診紙、預訂藥紙等等。一個病人看完,花不了半分鐘,又輪到下一位入房。倉促的時間𥚃,要快而準地掌握厚厚的病歷資料,考驗醫者的眼力和功力。

專科門診的病人隊伍愈來愈長,每年逾760萬人次在專科求診,更大的隱患在於,本港65歲或以上人口到2036年將由廿年前的110萬激增至240萬,增速非常驚人。醫管局把眼界放遠,首個十年計劃兩年後達標,啟德新急症醫院後年落成,北區醫院、靈實醫院及屯門醫院擴建,合共新增六千張病床。第二個十年計劃將再添九千張病床,當然還有建構智慧型醫院等更多願景。

至於救近火方面,筆者最受落公私營協作計劃,將病情較穩定的患者分流至私家醫生,前提是支付公立醫院的費用,得到更具彈性及適時的服務。其次,將部分醫院功能下放至基層醫療網絡,包括普通科門診、地區康健中心、外展醫療服務,中醫服務、醫社合作等,疏導公院的壓力。

有上好的硬件配套,加上懂醫術、有仁心的醫生,就是對普羅市民最大的福祉。誰是仁醫?誰屬庸醫?夾雜許多主觀的批判,當刻醫治現場的情形無從知道,孰是孰非不宜妄下定論,萬望醫者勿受驚擾,常保赤子仁心,多點耐心詢問寡言的病患,鼓勵他們多說病況;診症室加設電腦讓工作纏身的家屬透過視像可參與診症環節,協助患者聽症、說症,跟進治療方案。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設身處地,往往想到很多好點子。

 

 

$150試閱《iMoney》電子版3個月,請按此

作者_陳仕娜簡介:

由財經記者到公關,遊走媒體、地產及金融行業,飽覽世事更迭,藉文字透徹人心,嘻笑怒罵中,也望讀者有所得著。

現任耀才證券企業傳訊總監、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市場管理學、新聞及傳播學、香港大學SPACE公關及企業傳訊深造文憑。

更多公關大娜移@陳仕娜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陳仕娜

欄名 : 公關大娜移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