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世界工廠地位恐不保? 越南印度成歐企新歡

商業 18:57 2023/01/16

分享:

分享:

據《南華早報》上周六(14日)報導,越南歐洲商會本月12日公佈該會針對200多家歐洲企業的調查,指出去年第4季期間,已將中國部份業務遷到越南的歐洲企業比率,從第3季的13%,大增至41%;尚未將中國業務轉到越南的比率,則由76%大減到31%。越南歐洲商會會長Alain Cany稱,在中國的歐洲投資者顯然在2022年第4季度,尋求更穩定的商業和投資條件。

【雞蛋商機】吼準蛋價高企 JUST Egg植物蛋借勢搶市場

根據兩項調查,越來越多在中國的外國企業,為了尋求更穩定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已經開始將業務轉移到越南、印度等鄰國。越南歐盟商會(EuroCham Vietnam)的最新調查指出,4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正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比2022年第3季的13%有所上升。有跡象顯示,中國嚴苛的清零政策,已影響了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

另一份由德國貨櫃物流平台Container xChange在上周二(10日)公布調查中顯示,受訪的20多個國家、共2,600家企業中,67%的人表示,中國實施清零後,大多開始考慮調整供應鏈佈局,他們擔憂新冠疫情對中國的影響,認為這可能在2023年成為企業發展的阻力;而越南、印度則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落腳點」。這份報告指出,中國依然具有重要性,惟製造生產公司日漸將業務從中國往外分散、多元化。

2022年,上海因疫情而經歷長達2個月的艱困封鎖,動搖了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信心,特別是全球航運和汽車製造領域。上海是全球第二大港口,亦是通用汽車、Volkswagen的中國合作夥伴,以及Tesla的超級工廠所在地。

美國企業研究院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提及,如果衛生政策是突然或不可預測的,儘管在正常情況下,中國是最好的供應選擇,惟中國的合作夥伴仍可能認為它是不可靠的。

【中港通關搶企業】內地市場潛力龐大 通關利北上創業及業務拓展

責任編輯:楊嘉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