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解讀|保險股】瑞銀料香港投保金額明年「滿血回歸」 區域性保險股估值吸引、內險有結構難題
▲ 瑞銀投資研究亞洲保險和非銀行金融行業研究執行董事朱曉暐料,內地人來港投保金額2024年可恢復至疫情前高峰。
香港和內地上周放寬通關,首周日均赴港內地訪客約6620人次,僅相當於每日入境限額約一成。即使通關初期人流恢復慢熱,瑞銀投資研究亞洲保險和非銀行金融行業研究執行董事朱曉暐指,據瑞銀實證所(Evidence Lab)調查,內地客短期對境外投資興趣大,因香港保險產品的長期回報、品牌較優勝,而且區域性保險公司積極留住代理團隊,看好2024年內地人赴港投保金額可回到疫情前高峰。
瑞銀在通關前訪問1000名內地居民,47%有意購買境外保險,約3分之2考慮在通關一年內投保。朱曉暐稱,有關調查讓該行更了解復甦時間,另外區域性保險公司近兩年澳門新簽保單額大增,甚至相當於香港新單的10%至20%,都反映內地客對境外保險需求強勁。
香港保險產品主攻高端客 回報、服務具優勢
朱曉暐指,雖然香港保險公司的產品保證回報率不及內地同業,但長期年化總回報率達4%至6%,更勝內險公司的不足4%。他認為,這反映香港險企沒有保證回報壓力,投資較具彈性,反而有更佳表現。另外,他指出,美國息率反超中國,以至香港危疾保提供境外醫療服務,都令香港保險產品對高端客吸引力增強。
中港通關初期人流未算火熱,朱曉暐認為,境外保險需求並非單單反映在人流,並形容:
相對某些行業無呢條水就無嘢做,保險業無呢條水依然活得好好。
瑞銀對內險看法審慎 結構問題窒反彈
相對而言,瑞銀對內險股看法較保守,認為與香港保險公司主力服務中高端客戶不同,行業面對政府主導的「惠民保」、線上保險低價競爭,競爭愈趨激烈,而且近3年疫情期間內險代理團隊人數、新業務價值(NBV)幾乎「腰斬」,行業基本面難以出現「V型」反彈。
不過,他指出,內險目前估值僅相當於企業價值(EV)的0.4倍,雖短期難以恢復至輝煌時期的1.5倍以上,但當風險因素消退,上行機會仍較大。
高盛反而將友邦剔出「確保買入」,可見【下一頁】
訪問全文可見瑞銀薦區域保險股 估值吸引可見度高
更多【即市財經分析】
【開市追揸沽】恒指下站目標睇幾多? 中央擬入股科企影響幾大
相關文章:
【香港經濟】瑞銀鄧維慎:料本港零售銷售今明兩年各增長10% 「大家想出去,國際遊客也會進來」
【大行報告|平保】平保獲摩通上調目標價至85元 大摩引述平保管理層指內地解封創造利好壽險業務環境
記者:麥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