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通關搶人才】人手荒成行業復甦絆腳石 鐘鴻興:傳統物流靠生力軍變革

商業 13:00 2023/01/09

分享:

分享:

疫情期間,由於跨境貨車司機擔心染疫,因而辭退工作,導致物流業流失大量人才。隨著中港兩地通關,跨境物流活動逐漸復常,本港物流業迎來復甦的契機。惟人手短缺已成為行業復甦的一大障礙,有業界代表已與本地大學合作,提供實習機會予修讀物流的學生,藉此培養行業人才;亦有業界代表稱希望政府多推廣本地物流業,提供誘因鼓勵更多年青人入行,有助傳統物流業轉型和變革。

人手荒成物流業復甦絆腳石

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劉浩然表示,人才流失是物流業界正面對的嚴峻問題之一。劉雖對通關可令兩地陸路運輸理順而表示歡迎,惟他指本地物流業人才流失反令行業面臨衰退。他舉例,疫情前有約2萬架跨境貨車,惟至通關前,已大幅下跌至剩餘1萬架左右,且部分貨車司機已在疫情期間轉行,因此人手不足問題將成物流業復甦的絆腳石。

【中港通關】跨境陸路運輸漸復常 2023港出口值料升5%

【通關商機】3實體展疫後回歸 搶通關先機吸逾萬買家 展商料2023生意額增10%

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鍾鴻興同樣指出,物流業目前面對操作性人手不足,閒置擺放逾3年的貨車亦要重新裝備,預料物流業在通關初期不會有明顯反彈。劉浩然預測,通關後最快要2至3季才見成效,且通關應循序漸進實行。劉預計,未來2至3季將陸續有更多外國訂單交付內地企業,料今年第3季是行業復甦的關鍵,屆時物流活動將有明顯改善。

及早吸納年輕人才助行業轉型

面對人才短缺問題,物流業代表各有不同意見。陳曉晴表示,她的公司與本地大學合作,提供實習機會予修讀物流的學生,及早培養行業人才。此外,陳的公司對員工實施「關鍵績效指標」(KPI)制度,並推行以個人及團隊為單位的現金獎勵計劃,成功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和大幅減低犯錯機會。

除了行業本身,政府的角色亦責無旁貸。劉浩然倡議政府多推廣本地物流業,吸納年輕、學歷程度較高的人才,提供誘因鼓勵更多年青人入行。同時,劉希望政府推出政策協助物流業融入大灣區發展,鞏固香港作為「航運中心」的地位。

長遠而言,鐘鴻興指物流業需透過混合模式(Hybrid Model)轉型,將嶄新資訊科技結合傳統物流,並為物流業譜寫整體規劃發展政策,加入青年發展藍圖;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機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港通關】港府日內公布通關安排 港商冀能助振本港經濟

【疫市創業】港企創智能消毒系統解商業客痛點 去年銷售增逾半

記者:楊嘉軒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