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療解碼@iM網欄】遙距醫療發展提速 市場需求穩步增長
隨著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人數上升,重症率下降,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防疫限制,市民的社交活動亦因此活躍起來。但疫症畢竟已困擾我們三年,要市民生活完全「復常」幾近不可能,不少過往難以想像的生活模式,今時今日亦已變成習慣,當中以科技的應用最為明顯。
猶記得2022年年初疫情高峰時,本港每日新增感染個案數以萬計,導致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加上市民擔心受感染,外出就診意欲低,遙距醫療便在此時大派用場。醫管局的數字顯示,局方在兩年多前推出遙距醫療服務至今,服務人次已累積超過4.5萬,反映市民對遙距診症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
除公營醫療服務外,私營機構亦洞悉到醫療服務需求的增長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以筆者任職的企業為例,兩年前亦推出了自家研發及管理的健康科技平台,期望透過數碼醫療和健康科技,為市民的健康護航。服務由初期的遙距普通科醫療諮詢,逐步擴展至專科醫生諮詢、長期疾病管理、心理健康諮詢等,並在2022年上半年拓展至中醫視像診症,滿足市民不同的醫療需要。
然而,不少市民對面對面就診的印象根深柢固,認為醫生透過視像無法提供適切診斷和治療,亦不理解如何在短時間內收取藥物,質疑視像診症的成效。要吸引他們使用這類由私營機構開發和營運的平台,關鍵是取得他們的信任。故此,不少平台都會選擇與具規模的私家醫院和聯營診所合作,透過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令市民意識到即使安在家中也可以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這類平台在近年亦大力加強宣傳,令市民明白現今的科技能協助醫生即使透過視像會診,亦能作出適當的診斷,並透過與物流網絡合作,在合理時間內把藥物送到病者手上。筆者相信,隨著遙距醫療提供的服務越趨廣闊,參與的醫療夥伴越來越多,加上市民對遙距醫療的認識加深,需求會繼續穩步增長。
過去三年的新冠疫情,令醫療科技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普及化。除了上述提及的遙距診症外,普羅大眾亦可利用科技有效進行健康管理,現時獲普遍使用的步行和卡路里計算應用程式便是明顯的例子。此外,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下,健康科技的可應用範圍亦越來越廣泛,當中包括醫學研究、疾病預防和健康風險評估等。筆者往後將會繼續探討和分享更多遙距醫療和健康科技發展的趨勢。
作者_吳詠欣女士簡介:
吳詠欣女士是DrGo 商務總監,DrGo為HKT的集團成員之一。
吳詠欣小姐在市場推廣業的經驗非常豐富,在不同快速消費品公司的工作經驗超過20年。她在2011年加入香港電訊有限公司,並為寬頻 、nowTV、固網電話、HKT Education、益體健及DrGo等業務制定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
在2022年4月,吳詠欣小姐被任命為商務總監,以管理DrGo所有的業務。DrGo是一個遙距醫療行業的市場領導者,亦是一個推動醫療行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驅動型企業。
更多e療解碼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立即訂閱掌握投資創富資訊【 https://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