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互認基金】北上基金累計吸資114億 南下產品吸10億
▲ 北上基金連續兩個月出現淨流入額。
外滙管理局公布10月份中港互認基金的最新數據,本港資產管理公司把旗艦基金在內地銷售的北上基金,經歷連跌10個月後,自9月起已止跌,更連升兩個月,截至10月底止累計淨吸資額為114.6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月增加1.5億元。
相比南下基金、即內地基金公司把省招牌產品來港推售,北上產品仍多逾百億元,因南下基金累計淨認購額僅得10.25億元,後者按月稍減213萬元。
●北熱南冷持續6年 惟北上基金吸金大不如前
雖然北熱南冷局面持續6年,但北上基金自去年底開始已不斷萎縮,今年首10個月的吸金額較去年底的142.41億元,縮水27.78億元;以幅度計,錄得近20%跌幅。
跨境互認基金自2015年開通,翌年外管局按月公布數據。目前市面約有86隻基金,當中北上產品佔38隻,南下基金為48隻。可是,市料在港零售層面正式有售的南下基金唯恐少於廿隻。
●跨境理財通、ETF通相繼登場 令北水分流
市場亦關注中港互認基金會否被邊緣化,皆因去年10月跨境理財通出台,今年7月ETF通又上馬,俱令北水分流。事實上,北上基金自2020年4月達175.55億元的高峰,經歷持續走資,如今已驟縮60.93億元,或減近35%。
互認基金於7年前登場,中外資產管理公司曾爭相把旗下王牌基金在內地開賣,包括滙豐(HSBC)、恒生(00011)、東亞(00023)、中銀香港(02388)、惠理(00806),摩通、行健宏揚、博時、海通、騰訊(00700)有份的高騰基金,以及有冠軍分析師張憶東助陣的興證國際等,而今年再有6隻北上新產品成功闖關。
反觀南下基金及至去年11月,才累計吸金首破10億元。再者,自2019年易方達申批基金以來,再未見有新產品申請審批,業界相信主因是市面原有的產品滯銷,尤其是今年人民幣急貶逾10%,難免令主打內地股債基金受冷待。幸而自11月起人民幣滙價止跌喘穩,或有助南下基金的銷情回暖。
●疫後復常刺激 ETF通11月交投急增
順帶一提,港交所(00388)最近指,ETF通開通半年,受疫後復常等刺激,令11月份交投急增,南水ETF的日均成交由7月出爐時的1,979萬元人民幣、急增6.3倍,至11月的1.45億元人民幣;北水ETF亦從7月的2.16億港元、激增8.37倍,至11月的20.23億港元,佔整體北水的日均成交3.1%。
另跨境理財通面世逾一周年, 辦理逾15億元人幣。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披露,自去年10月19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以來,截至今年10月19日,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帳戶50,167個,辦理資金跨境滙劃15.61億元。據悉理財通的業務區域主要集中在深圳與香港。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香港交易所、中國食品、蒙牛乳業(立即收看)
相關文章:通脹或見頂回落 投資級別債浮現機遇
【HSBC滙豐】滙豐大灣區ESG指數較3年前升近15% 有定期披露ESG訊息的大公司比例升至96%
特約記者︰曾桂芬
責任編輯︰李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