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超薄燃料電池 藉人體葡萄糖發電
▲ 新型葡萄糖燃料電池,厚度僅400納米,即只有人類頭髮直徑的百分之一。(MIT)
葡萄糖是人類從食物吸收的糖份,是為身體每個細胞提供動力的燃料。但有否想過,人體中的葡萄糖也能為心臟起搏器(Pacemaker)提供動力?
有大學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葡萄糖燃料電池,可將葡萄糖直接轉化為電能,而且該裝置厚度僅400納米,即只有人類頭髮直徑的百分之一。
早於1960年代,已有科學家提出葡萄糖燃料電池的可能,並揭示將葡萄糖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潛力。不過,當時的葡萄糖燃料電池是以軟性聚合物(Polymer)為基礎,容易被高溫溶解,結果很快被鋰碘(Lithium-iodide)電池取代,成為現今植入式醫療儀器的標準電源,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心臟起搏器。
共3層 厚度僅頭髮直徑百分一
鋰碘電池的設計是用來儲存能量,但由於體積有限,當心臟起搏器等裝置的能源快耗盡時,就需要再進行手術更換電池,這除了會帶來不便外,也令病人需冒着重複手術的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再次審視葡萄糖燃料電池的設計,團隊成員工程系研究生Philipp Simons指出,直接由身體中豐富的葡萄糖提供燃料,不但可省卻安裝植入式醫療儀器時,要考慮電池體積的問題,更能大幅減少更換電池而重複手術的情況。
葡萄糖燃料電池的基本設計由3層組成:頂部的陽極、中間的電解質,以及底部的陰極。陽極和陰極是由鉑金製成,因為它是一種穩定的材料,而且很容易與葡萄糖產生化學反應。
其運作原理是當陽極與體液(Bodily fluids)中的葡萄糖產生反應後,就會將葡萄糖轉化為葡萄糖酸,並會釋放出一對質子和一對電子。中間的電解質則會分離質子和電子,並將質子傳導到燃料電池中,然後與空氣結合形成水份子,並隨體液流走。同時,被隔離的電子則會流向一個外部電路,為植入式醫療儀器供電。
採用耐熱陶瓷 作電解質層
此外,一般的電池大多會採用聚合物來製成電解質層,但基於聚合物的特性及其傳導質子的能力,在高溫下很容易被降解,加上當縮小到納米尺寸時,也是很難進行消毒。
為解決這問題,Philipp Simons就想到使用陶瓷(Ceramics)來取代聚合物。因為陶瓷不但是可以自然傳導質子的耐熱材料,而且它很堅固,具有長期穩定性、小規模可擴展性和與矽芯片集成的優勢。
於是研究團隊就以一種名為鈰(Ceria)的陶瓷材料,作為葡萄糖燃料電池的電解質層。Philipp Simons指出:「鈰在癌症研究界被廣泛研究,而且它也會用於牙齒植入的氧化鋯(Zirconia),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研究團隊將電解質層與陽極及陰極結合,製成一個厚度僅約400納米、300微米寬的葡萄糖燃料電池。然後,將150個獨立的葡萄糖燃料電池安裝在一塊矽芯片上,並讓葡萄糖溶液流過,以測量每個電池產生的電流。
結果顯示,每個電池平均能產生約80毫伏特的峰值電壓,足以為心臟起搏器一類植入式醫療儀器供電。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記者:陳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