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QR code欺詐成亞太區最主要支付騙案 惡意機械人攻擊電商數目 半年增逾1.5倍

科技 18:00 2022/12/06

分享:

分享:

過去12個月,針對全球企業的人為欺詐攻擊上升了32%,而惡意機械人攻擊也在同年增加38%。(法新社)

先買後付(BNPL)、電子錢包和二維碼(QR Code)等支付選項近年激增,網絡交易欺詐亦隨之增長。數據分析公司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發表《全球欺詐和身份識別報告》,指出「二維碼(QR code)欺詐」成亞太區最主要支付騙案,而且電商平台遭惡意機械人攻擊更於上半年急升155%。

【網絡監管】Facebook Dating App採AI人臉識別技術 驗證用戶是否成年

每20個密碼重置   有1個來自欺詐攻擊

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在2022年1月至6月期間,分析全球超過390億筆交易數據,發現新冠疫情促使消費者利用網絡平台進行交易,網絡交易量同年上升了37%,但同時網絡欺詐數量也在增加。報告指出,每12個新建立的帳戶就有1個是網絡欺詐者的手段,而每20個密碼重置中,就有1個是欺詐攻擊。

過去12個月,針對全球企業的人為欺詐攻擊上升了32%,而惡意機械人攻擊也在同年增加38%,其中今年上半年的惡意機械人攻擊,更加是急升155%。

【網絡安全】網絡安全事故增長放緩 東亞區受害者急增4成

此外,二維碼詐騙是亞太區最主要的支付欺詐手法,而二維碼支付和點對點轉賬,則是東南亞和印度的主要支付渠道。至於企業方面,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客戶身份驗證,「欠缺充足的實時第三方數據」(46%)和「實時交易追蹤資料」(43%)是兩大難關。

《ET贏商有計》每集請來香港企業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責任編輯:陳卓賢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