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指英民眾食狗糧抗通脹 網民反指不合邏輯(第二版)

環球社會熱點 11:57 2022/12/05

分享:

分享:

英國通脹創41年以來新高,食品價格截至10月更按年升超過1成半,加重民眾的生活負擔。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有部分民眾為慳錢出盡奇招,包括選擇改食狗糧及用蠟燭溫度來加熱食物。不過有部分網民就質疑BBC的報道不合邏輯。

英租金顯著上漲大量租戶面臨逼遷 業主轉嫁加息壓力 【下一頁】

(第二版更新網民回應)

BBC引述加的夫(Cardiff)一間食物銀行負責人斯蒂德(Mark Steed)指,社區内有民眾要進食寵物食品,及試圖用蠟燭或暖板來加熱食物。

斯蒂德透露是社區内有人淚流滿臉向他分享此事,他更慨嘆本不應該發生上述情況。

加的夫本身是一座繁榮的城市,不過斯蒂德透露也有部分地區較貧困。當地居民的薪金追不上通脹,即使不停工作,也難以應付持續飆升的生活成本。

但部分網民於Twitter留言質疑BBC的報道,有人指寵物食品的價格通常比起人類食品更貴,質疑基層如果要節省開支怎麽可能轉食寵物食品。更有人笑言一罐茄汁焗豆比起狗糧罐頭更便宜,諷刺要轉食寵物食品的人可能是腦有問題。

英國11月食品通脹率12.4%創新高 新鮮食物帶動升幅 【下一頁】

根據Trades的數據,由於通脹創41年以來新高,英國民眾的薪金繼續停滯不前。他們的薪金未來兩年將損失6.2%,即平均損失1,750英鎊(約1.7萬港元)。

隨著生活成本危機加劇,愈來愈多公營部門職員要依賴食物銀行救濟。而教育界、醫護人員和運輸業界也不滿薪金落後通脹,紛紛發起罷工要求加薪。

追蹤國際熱話,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按此

責任編輯:鄭錦玲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