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創新驅動的市場機制將帶來長遠機遇

宏觀解讀 08:46 2022/11/28

分享:

分享:

現今市場環境複雜多變,要洞悉市場並不容易。恒生指數自疫情以來至今下跌約三成,香港市場面對連串不確定因素。因此,能夠洞悉市場波動和市場質素至關重要。投資者可根據各主要經濟體及其涵蓋市場的韌力和關聯性來進行長遠判斷。 

香港仍然是一個主要的金融中心,很大程度由於香港是中國市場通往全球金融的重要門戶,亦是國際市場通往中國這個發展中市場的門戶。無可否認,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具有獨特及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中國與海外市場的橋樑並不容易,而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互通機制能令市場參與者受惠於更開放的市場及資金流動的提升。「債券通」正是個好例子。「債券北向通」(於2017年推出)使中國境內賣方機構加速發展,並推動了中國債券市場的電子交易。「債券北向通」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進入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的機會,幫助他們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香港是參與「債券北向通」投資者最為集中的註冊地,印證了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債券南向通」(於2021年推出)為香港做市商帶來更多機會,中國境內投資者獲得配置全球市場的管道,促進資金流動。隨著交易量上升,市場也隨著整個生態體系而發展。這些互通機制不但創造了新的契機,且將傳承下去,譬如即將推出的「互換通」。 

「互聯互通」計劃的價值,將會隨著互通雙方的交易量而提高,其中香港計劃透過增加海外股票來拓展「港股通」,這將大大增加內地投資者接觸在香港上市之海外公司的機會。 

此外,政府亦計劃在香港設立一個特別交易櫃檯,以處理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從而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七月份公佈的「ETF互聯互通」 也將深化兩個市場之間的市場互通,首批預計包括追蹤恆生指數、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及恆生科技指數等主要指數的ETF產品。

以科技爲基礎的數碼連結是創新思維藍圖的一部分,由香港和中國內地監管機構共同組成的跨境框架對於實體互通亦是相輔相成。

香港證監會持續致力於鞏固香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隨著與內地「基金互認」計劃的推出,符合條件、經證監會認可,且在香港註冊並營運的基金,將成為「認可的香港基金」,而符合條件的內地基金則將成為「認可的內地基金」。這些類別,對於建立一個開放全球投資者的健全跨境資產管理產業非常重要,有助於在大灣區發展財富管理產業。最近的香港金融科技週結束後,香港證監會亦希望能率先制訂一個框架,以促進加密體系。

此外,香港交易所等其他主要市場參與者,亦盡力把握龐大的中國市場商機所帶動的長期趨勢。在上個月,香港交易所宣布將推出自發性的碳交易平台,以支持全球淨零轉型。中國碳市場龐大,預計將是歐盟碳市場的三倍,但仍處於起步階段,預期於2025年將再增長70%。

韌力和關聯性是創新的基石。雖然現時市場環境複雜,但多年來,香港的金融市場早已證明其應對全球轉變和挑戰的能力,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揮重要作用。投資者容易將市場波動與市場失靈混為一談,但香港市場的歷史提醒我們不應如此妄斷。投資者應一如既往,伺機而動。

作者︰彭博亞太區總裁李冰

責任編輯︰梁浩碩

【開市追揸沽】人行降準利好港股? 澳門賭牌揭盅賭股前景點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彭博行業研究

欄名 : 彭博觀點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