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游食誌@iM網欄】烹飪美學 中環大館The Chinese Library

名人薈萃 17:04 2022/11/23

分享:

分享:

近日滿目都是大小圓波點,繽紛奪目,宣傳草間彌生的展覽「一九四五至今」,席捲大眾眼簾;此視覺藝術展覽能掀起公眾密切關注,M+博物館當然是首記一功,從策展、宣傳、執行實在是不容小看的工作。草間彌生的作品非常討好觀賞者,「手機打卡」文化的分享潮,這股傳播力量是最具成效的推動力。

以大小不一的圓網點圖案繪製的南瓜,正是草間彌生的獨特圖標。

同場加映:【青姐話】上落市炒波幅  贏就谷輸就縮

對藝術的認識,自問實在是「門外漢」,從博物館的資訊中探究已是93歲高齡的草間彌生,擁有領導性地位的前衛創作藝術家,她那份堅毅、野心、進取是叫人欣賞。她的作品滿載反思大自然的生命形態與迴轉,參觀「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時,雖然只限10秒,叫人迷思,當你置身其中就慨歎幾隻大小不同的黑白圓點塑膠氣球、亞克力、鏡面玻璃、LED燈、瓦片、金屬,使人感覺彷如走進萬花筒世界,自我消融在草間彌生的作品中。

草間作品「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人在這裝置中猶如在無垠空間,變得虛無飄渺。

草間強調的「連結」就是請大家去感受萬物,她的創作展示「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力量」六個主題。草間的坦率、勃勃的野心,創作的執念,完全在她的表白中表露無遺:「我創作藝術是為了治癒全人類。」令筆者不期然想起「美食」也是一門具有冶癒力的烹飪美學,精緻中菜餐廳都非常着力創新,透過擺盤、食器,營造視覺的美感,增加「食味」的感覺,當然是提高菜式叫價力的營銷手段。周日與家人到訪中環大館的The Chinese Library(館中有館)共聚天倫,適逢是夜大館舉行舞火龍,大館爆滿市民,氣氛非常熱鬧。是夜大部分菜式已預訂。The Chinese Library是旅發局2022「大廚發辦」活動的其中一家,心裏是有期望,惜有些失望。

前菜燒椒蟶子皇,簡潔造型帶視覺美感,微辣的鮮藤椒油誘發了蟶子皇的鮮甜,嫩滑香軟,「食味」豐富。

廚師革新創作是絕對值得鼓勵與支持,但要認真地去認識、評估食材的本質,不是為創作而創作。食物帶給享用人「六感」的滿足,其中「味覺」、「嗅覺」是實在的體驗,視覺效果只是其一,最重要是品嚐後有無那份「心靈」滿足感、愉悅感。餐廳推介「燒椒脆皮手撕雞」替代被取消的片皮鴨二食,侍應生上桌,一看已知「中伏」,外皮上色非常不錯,但皮已經全部如碗型般貼貼伏伏裹着手撕雞肉,又豈可能是脆皮!雞肉是手撕拆肉,再混入調味有鮮藤椒油、花椒等香料,拌得不均勻,鹹度不一,香油全聚在碟底而無法融入手撕雞肉!

燒椒脆皮手撕雞未能結合脆皮同手撕雞肉的最佳「賞味」時刻,失去香脆、嫩滑對比的質感。

餐單上的亮點是黑縱菌炒原條方鯏和龍皇披珍珠甲,後者是該店的「皇牌菜」之一。前者確實不錯,整條方鯏炸得剛好,色澤金黃、酥脆,形態如鯉躍龍門般有生氣,配黑縱菌,魚肉鮮香味偏薄,火候掌握,嫩滑可口,菌醬味較濃。

黑縱菌炒原條方鯏是骨香䱽魚的變奏版,烹飪美學來說,造型神態有魚躍動感,火候、炸物技巧俱佳。

龍皇披珍珠甲其實是在海參釀入蝦、豬肉,外罩上天婦羅的薄脆漿,裝點金箔,造型確實悅目,視覺效果甚佳,但未有掌握好上菜時間,脆漿已因海參和伴食醬汁的熱度而變微軟,不酥脆,刀叉享用時,海參內的釀料散得七零八落,食得有點狼狽,伴食帶汁的配料則非常美味,辣中帶酸,酸中有甜,有爽脆蔬菜粒,又有軟滑肉粒,層次分明,食材的質感有對比,伴着淡味海參進食,優化「味」道,鮑參翅肚均是無味物,如不透過煨、煮的反覆工序是無法入味,這個創作如以食味評分,仍需改進!

推介為招牌創作的龍皇披珍珠甲,體會主廚力圖結合多種技巧去突破烹製海參的傳統味道。

同場加映:【溫股知新】時間換空間  股票教你揀

$150試閱《iMoney》電子版3個月,請按此

 

作者_倪小姿簡介:

做了20幾年「品牌」褓姆,零售就是充滿不可控的挑戰,每個年代都屢遇危機,怎料這次COVID19殺盡全球!公司仍與「疫」同行,細想皆因與「食」結緣;商場、職場都「食」出契機!

更多搜游食誌@倪小姿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倪小姿

欄名 : 搜游食誌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