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調富格曲@iM網欄】學音樂 懂得玩 可以好好玩

名人薈萃 16:35 2022/11/22

分享:

分享:

「演奏小提琴」德文為《Geigespielen》,即英文《play violin》。既然是《play》,就應該是好玩。不好玩的話,還有人會玩下去嗎?當然,玩亦有高下之分,要玩得好、玩得精,是一門學問。

記得於德國教授小提琴時,上課氣氛都比較輕鬆,學生及家長的面上經常掛着笑容。於歐洲學樂器,沒有甚麼考試壓力,比賽亦少。學生都喜歡音樂、喜歡演出,分享箇中的樂趣。不單是學童,一些退休長者都積極參與合唱團、樂團等,音樂就活像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大學的專業音樂課程,主修小提琴的話,課程設計都以鼓勵學生演出為主,除獨奏外,還有室樂、管弦樂團及近代音樂等,考試從來都不是重點。

可惜,回港後,卻發現樂器往往變成了一種工具,一種考試工具、比賽工具、甚至是考學校的工具。無可否認,透過參加音樂考試及比賽,可以作為練習的目標,從而提升自己的水平。但不難想像,對大部分學生而言,面對考試及比賽都有一定的壓力。再者,急於練習程度過於艱深的曲目,往往扼殺了學生的興趣,到頭來反而弄巧反拙。聽說,有些家長更特別為子女選定「冷門」樂器,認為學習「冷門」樂器有較大機會考入心儀的學校。事實上,所謂「冷門」的樂器時至今日一點都不再「冷」。很簡單,只要花少少時間上網搜尋,若果各大琴行都有所謂的「冷門」樂器出售,各牌子及型號俱備,相關導師亦大有人在,所謂「冷門」,大概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自己學琴的過程比較單純,喜歡小提琴,所以想學。印象中,父母及老師都沒怎樣叫過我練琴。學琴就要好好練,這個道理不難明白。除了學琴之外,沒有參加太多課外活動。每天做完家課就是練琴。學了好幾年琴之後,在老師的安排及引薦下,開始參加樂團的練習及演出。樂團裏,認識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自此,學琴的興趣有增無減。中學時期,曾經同時參加多個樂團,除學校的管弦樂團之外,還先後參加過香港青年弦樂團、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及香港小交響樂團。參與不同樂團,可以跟不同的指揮學習,提升音樂造詣。再者,有海外演出的話,主辦單位都包食住、包機票,演出前後又有機會跟朋友遊歷當地的名勝古蹟,是一大樂事。

學音樂,懂得玩,可以好好玩。

作者_Kalvin Chau(周雋賢)簡介:

德國音樂碩士,於歐洲及美加演奏。多次舉辦小提琴獨奏會,為香港電台第四台作錄音演奏。獲香港歌劇社邀請,於 Opera Passion IV 擔任客席指揮。任教於意大利 Casalmaggiore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熱心於音樂教育, 學生獲獎無數。

更多周大調富格曲@Kalvin Chau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立即訂閱掌握投資創富資訊【 https://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